【诗歌鉴赏】西施滩原文_翻译和赏析_崔道融古诗

时间:2022-11-24 19:15: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歌鉴赏】西施滩原文_翻译和赏析_崔道融古诗

西施滩 朝代:唐代 作者:崔道融 原文:

家主?亡吴国,西施身陷臭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有关内容品酒 作者:佚名

西施就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东郊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北望浣江,江中存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闻名。这首诗不同于通常吊古伤今的驻跸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莫须有。

这首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进诗通常难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诗人在为西施恳切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至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绘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春天至了,江河水跌,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低沉奔涌,似的在为她塞上一层历史的污垢收到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但春水毕竟不具备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就可以就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迁调上:“似存有不平声。”这“似存有”二字,采用得非常庄重,深刻自然,寄寓着作者深邃的感叹。这一联及,全然就是在抒情中展开议论,在议论中扩散感情。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比较起来,两诗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罗诗议论充分,能联系“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 有关内容崔道融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诗人。以黄门郎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而令。累官至右补阙。后寓居于闽,因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


工绝句。僖宗乾符二年(年),于永嘉山斋集诗首,辑为《魏唐诗》卷。Seiches《东浮集》卷,当为入闽后所作。古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295327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