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作者简介 资料一: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公元155年—220年。年二十举孝廉,征拜为议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讨董卓,迎献帝(刘协)迁都许昌,复击灭袁术、袁绍,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他采取抑制豪强、推行屯田、督促开垦荒田等一系列有利于生产的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再加上大力招揽人才的开明政治政策,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的诗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 资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多于统一,混乱多于安定,政治、经济、文学等的发展不平衡、不稳定。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从洛阳迁都长安,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诸郡起而讨之,继之而来的是讨董盟军各怀野心,军阀混乱,国无宁日。曹操在混战中势力得到发展,乃以勤王为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许昌,改元建安(196),逐渐占有北方广大地区。至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国,都洛阳;刘备于221年建蜀,都成都;孙权222年建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资料三:《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回师经碣石观海时所作(一说为出征途中作)。此前,曹操已基本上扫除了北方军阀割据,这次北征乌桓又一战而胜,北中国的统一已成现实。 资料四: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醉吟居士、香山居士。出生于新郑(今河南)。白居易自小聪慧能诗。元和十年(815),因宰相武元衡被刺,白居易上书被诬,贬为江州司马。后担任杭州、苏州刺史。其间,他仍然尽可能为当地人民做一些好事。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资料五:白堤全长1千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白居易在治理杭州时,兴水利,建石涵,疏浚六井,开拓西湖,政绩昭然,有德于民。后人对这位贤明的地方官充满怀念,称白沙堤为白堤。明代堤上广植桃柳,景色绚烂,故又称十锦塘。平静坦荡、景色秀美的白堤,堤上内层是婀娜多姿的垂柳,外层是绚丽多彩的碧桃,远望如一条彩色的 1 / 2 锦带。逢春日,暖风熏面,景致绝佳。 (白居易所筑的白公堤并非是现在的白堤,而是钱塘门外向东北延伸的一条堤坎,早已废圮,如今仅剩圣塘闸桥亭遗迹。) 资料六: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这首词有50字,仍属于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上下两段称上、下段,又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资料七:北固山,在江苏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上有名胜北固亭。传说三国时孙权的妹妹听说丈夫刘备病死于白帝城,遂于此筑亭遥祭,后人称此亭为北固亭。千年来,南来北往的文人多有题诗填词。最出名的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辛弃疾的《水龙吟》。 资料八:散曲:曲的一种样式。起源于金、元时的民间小调。又叫清唱。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说白及动作指示),有别于剧曲。分小令、套数两种。小令是指单独一支小曲,在风格上有雅、俗之分,雅的叫乐府,俗的叫叶儿。又有以两支或三支曲调为一个单位的小令,叫带过曲。小令可以用一支曲子重复咏唱,各首用韵可以互异。 1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d35ef3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