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木兰诗》泥城中学 《木兰诗》中的对木兰形象的塑造,围绕着一个“女”字下工夫。其最成功最动人之处在于:诗歌没刻意强调木兰赛过男儿,反而有意识淡化木兰的“英雄”特征,拉开从军的木兰和“英雄”的距离。木兰之所以永远活在民间,原因在于:这个不得已而深入男性世界并且参加了最具阳刚特征的战争女孩,并没被男性生活同化,而完全保持了女儿心、女儿态。这是木兰最独特的魅力。 可汗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战鼓擂,军号催,可谓惊天动地。女儿代父从军,更是家庭重大抉择。大军压境,家门临危,气氛该是紧张森严才对。但是,《木兰诗》一开头,只有平凡朴素亲切温馨的生活场景。“积极之声”淡化了战争硝烟。大事临头,木兰依旧对门纺织。压力之下生活依旧不紧不慢;重力之中日子依旧平和。在叹息声和织布声中,我们可窥见“从军”是木兰没有经过太多痛苦的抉择。既然“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那就只有自己去了吧。我们还可感受,木兰叹息,也并不由于自己将如何面对战争的艰辛与残酷,而是自己离开之后,家中少了顶梁柱,爷娘谁来照顾?幼弟谁来管教?姐姐一人在家,可否会加倍辛苦…… 这个时候,诗歌中凸显的木兰身份是“女儿”,我们能够断定,能干善良的木兰是一家之中的当家女儿,木兰为家里担忧。此处,看不到为国效劳,为君尽忠的拳拳之心,也看不到施展抱负的宏大追求。木兰从一开始不是为了成为“英雄” 而从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些句子历来认为是用互文的手法来体现从军钱的忙碌而有条不紊。但,我们能够这样理解:木兰的女性特征渗透到行为方方面面。东南西北奔波,一方面由于木兰可能对出征用具精心挑选,另一方面,也由于临行钱的犹豫不舍。奔波集市其实也是一种下意识的流连。否则,作者完全能够把这些单独成段。但作者偏要让这些表面看来拖沓的句子和后文反复出现的“旦辞暮至”成为相互支撑。表达效果是明显的:时间上的迅疾和空间上的遥远使溅溅的黄河水如泣如诉,使啾啾的胡骑苍凉寂寞。 按理说,从出征开始,木兰就应该是一名战士了。但是,诗中对战士的特征无任何渲染,“女儿”牵挂思念、柔肠百转写的淋漓尽致。 如果要塑造“英雄”,战争场面自然理应浓墨重彩才对。但不是写的。一段30来字,20字写战争环境遥远苦寒,5字写回归,5字写战争本身。这详略的安排耐人寻味。揣摩诗人的用意:环境的苦寒可让读者担忧女儿相对孱弱的体质。至于木兰英勇善战,实在不是诗人要刻意表达的东西。 女儿心之四:大异于男性世俗追求的选择。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身经百战得胜回朝,高官厚禄光耀门楣是天经地义。但木兰的选择:木兰不用尚书郎,送儿还故乡。轻浅的一句话,便让男权世界的价值大厦轰然倒塌。和第一次选择一样,木兰没有犹豫,更没有痛苦。丰功伟绩于她,不如承欢父母膝下;高官厚禄于她,不如一身女儿装。木兰的智慧是清透明亮的:以女儿身为官,危险重重。回归故里,才是幸福所在。 就是在人生的巅峰时刻,木兰思维也不是“英雄”式的思维。胜利没有冲垮她的理性世界。在人生的重大抉择面前,她的小女儿心态帮了大忙。如果真的留在朝廷做官,与富贵同时到来的还有多少尴尬。 这个时刻的木兰面临诱惑的时刻,是最有可能表现出十年军营生活被男性的世界观影响而迷失自我的时刻。木兰的可爱在于:她身是女儿身,但心依旧是女儿心。她极其珍贵地坚持了自我。 女儿心之五:最得意的炫耀是“女郎”。 高官厚禄没有给木兰的思想造成任何芥蒂,还乡是她的心所向,畅通无阻。所以诗歌“还乡”以后的描写又回归于世俗生活的场景。这不是英雄的还乡,根本就是远嫁女儿回娘家。父母还是父母,姐姐还是姐姐,妹妹还是妹妹。木兰并不以英雄自祤,也更没有想过要让别人奉自己为英雄。没有衣锦还乡的万众瞩目,只有亲情友情的幽默衬托。木兰也有夸耀,但这夸耀分外动人:不知木兰是女郎!好个“女郎”,这真是抵了百千强。女儿娇颜依旧在,十年征战不寻常。护国护家固然光荣,但是,护了自己的美貌才最值得夸耀。 这是怎样纯洁高尚的女性思维! 诗歌故事的叙述止于对木兰美丽依旧的描写和“女郎”一词。 最后一段的比喻更是富有谐趣:不用骏马苍鹰等雄健动物来比喻,而用动物世界中最柔软温顺善良的兔子来作比。这该也是作者的用心用力之处:继续淡化“英雄”的刚猛而强化女性优秀温柔的特征。 所以,我们认为《木兰诗》就是要表现这样一种价值取向:女子就是女子,女子用不着非要和男人比较。女子自有自己其审美追求、生活方式、思维路径,女子自有自己向往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就算是女子由于意外必须身陷于男子深度、参与男性生活也改变不了。《木兰诗》中的木兰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展示了一个女孩儿最具有女性美的独特精神风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木兰的形象,感受替父从军的木兰深明大义、勇敢坚毅、不慕富贵的高尚情操。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乐府民歌朴实自然、郎朗上口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品味乐府民歌朴实自然、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奇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不仅被我国百姓编成各种戏剧广为传唱,还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成动画片。她的名字叫花木兰。花木兰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魅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学习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 反复朗读感受诗意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学生试读,校正读音。) 2. 听朗读录音,或者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教师朗读语气、语调、语速、节奏,体会情感。 (学生揣摩教师范读时的语气变化,特别注意句子的押韵、对偶、排比,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韵味。) 3. 同桌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463503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