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社会结构范式的转换 杨淑静 【期刊名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5 【摘 要】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同时也形成了作为类的人自身的发展史。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设置了自然的优先性,这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理性,而生产力理性由于没有挖掘到交往的因素,所以它所构建的社会结构理论缺少现实关怀。如何破除生产力理性,寻求社会解放的内在潜力,是摆在哈贝马斯面前最严峻的理论任务,在他看来,交往范式内蕴着社会结构的合理性,解决了劳动范式的危机。从劳动范式走向交往范式的社会结构变迁,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路向。 【总页数】2页(P165-166)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结构范式;哈贝马斯;劳动概念;社会结构变迁;合理性;生产力;现实关怀 【作 者】杨淑静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C912.82 【相关文献】 1.从"冲突论"到"和谐论"——马克思社会研究范式的转换 [J], 周志山;孙大鹏 2.论马克思"社会关系"分析的必要性——从宏观经济学范式转换的角度解析 [J], 徐静;闫军印 3.哈贝马斯新社会运动理论与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的范式比较 [J], 徐步华 4.社会服务评估的实证主义危机及其范式转换--基于对X项目评估结构与过程的实践研究 [J], 杨威威;吉帅帅;严骏夫 5.市民社会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J], 王浩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e2b24a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