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课文详解 预 习 须 知 一、文题解读 题目中的“伟大”和“悲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伟大的悲剧”这一题目不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而且给读者设置了悬念。 二、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拽zhuài:拉。 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毋wú宁:不如。 吞噬shì:吞食。 羸léi弱:瘦弱。 告罄qìn:指物资用完。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姗shān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chōng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 海市蜃shèn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二、主题概述 课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探险归途中悲壮罹难的描写,歌颂他们不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值得所有人悼念和崇敬。本文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1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斯科特一行满怀欢喜地奔向南极点,却发现有人捷足先登,只要失望地返回并为胜利者作证。 第二部分(第4—13段):写五位探险队员一个个悲壮地逝去。 第三部分(第14—16段):英雄的遗体被安葬,他们受到英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悼念和崇敬。 四、思考探究 1.第1段中的“拽”字有何表达效果? “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激动心情。 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用鲁滨逊的想法与斯科特一行人的想法形成类比,写出他们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但又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的侥幸心理,表达了他们痛苦、极度恐惧的心情。同时这里的忐忑心情与上文激动的心情形成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性。 3.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极度痛苦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 4.结合第4段思考,为什么说“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 ①返回的路途中最大的危险是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贮藏点;②漫天的大雪;③他们缺乏初来时的充沛精力。 5.既然是“勇敢者”作者为什么又说他们是“鲁莽”的? “鲁莽”一词本来指做事草率,不加思考。这里是贬义褒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怜惜之情。从大自然方面来看,他们是“鲁莽”的,而在人类的眼中他们却是真正的英雄。 6.“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驱使他们带上埃文斯的是人性、友情,驱使他们抛弃埃文斯的是生存的需要。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他们求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曾经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做出残忍的抉择。这些句子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身体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7.写奥茨走向死亡,其他人不敢劝阻,这和上文他们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里不敢劝阻,并非胆怯,而是因为令人绝望的无助和无奈。面对漫天的暴风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f51e43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