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是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学生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欣赏课程,同时结合艺术素质拓展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活泼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素质教育同样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这种教育观所达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 二、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它不象戏剧、图画那样具有视觉形象。而器乐曲又不象声乐曲那样,伴有概念明确的歌词,可以辅助理解音乐的内容。因之欣赏和理解器乐曲的内容就需要一定的音乐修养。必须认识到,音乐的音响运动虽然没有语义性,但它可以塑造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能表达一定的内容。尤其对感情形象的塑造,音乐最为擅长,它是多门艺术中最擅长抒情的。音乐不象文学或绘画那样,要通过具体的叙述或描绘来表达思想感情,而是直接以音响抒发人的多种情绪和多种复杂而有细腻的感情,以至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我国的《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俄国的音乐美学家古洛夫说:“音乐是灵魂的直接语言。”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些都说明音乐是以表现人的精神境界为其特点的,是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为主要任务的。 三、实施音乐教育,增强学生素质 1.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上将21世纪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音乐教学中的创新体现在上音乐课时要富有创新精神,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大胆的改革实践;另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想象力,使他们敢于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大胆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积极地去探索,去实践,同时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2.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精神及其个性特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音乐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尊、自重、自主、自律。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11939e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