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街区”概念下的路网规划初步探究——以成都市“小街区”为例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倡导回归传统的城镇空间模式,即“密路网、小街区”的开发模式,倡导回归本真,打造适宜人生活和居住的小尺度街区。本文主要研究在“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下的路网规划,通过研究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以成都市“小街区”为案例做具体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路网;稀路网、大街区;密路网、小街区 1 绪论 新城市主义运动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认为:“小尺度街区由网络化的马路覆盖,居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随意步行到达,在街区周边配套更多的公交线路,为人们出行提供更为便利的交通方式。 ”“密路网、小街区”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道路系统的相关问题,同时“小街区”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建设“小街区”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基本手段之一。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导致机动车停车问题难,大量的侵占机动车道。由于机动车数量过多,造成道路拥挤,非机动车出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道路的利用率大幅度下降。 2 成都市“小街区”路网规划 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当前城市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旧城街巷空间品质,打造更宜居、更绿色、更方便、更和谐的街区空间形态。成都市组织编制了《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导则主要针对小街区内的公共区域(街道)的建设进行控制引导,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小街区路网规划的研究,提出小街区交通组织方式的相关建议。 小街区的主要出行方式: (1)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出行:这种出行方式是现有交通出行方式中最值得提倡的,也是小尺度街区最为推崇的。这种出行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较大约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最为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 (2)公共交通出行:这种出行方式在小尺度街区的打造中是起到主要功能的,可以提供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作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替代品,或者是方便人们通过选取公共交通去往更远的地方。 (3)小汽车出行:小汽车是必不可少的辅助交通方式,也是要尽可能避免的一种出行方式。小街区道路尺度较小,较为集中地采用小汽车出行,会造成交通拥堵,而且不利于绿色、低碳、宜居城市的建设。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地进行路网规划,其设计理念必须是围绕人,而不是以小汽车为中心,这样街区的设计才会更加的合理,可持续性也会更强。总的来说,小街区的交通方式应该是以步行、非机动车为主,机动车为辅,让出行向着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式发展。 小街区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通过提高城市道路网密度,打通“城市毛细血管”,已达到疏散交通的功能。具体做法如下: (1)完善城市道路网体系,首先应该打通“断头路”,保证道路可达性; (2)增加路网密度,引导机动车通过支路通行,以减轻主干道上的交通压力; (3)保障非机动车行驶路权,形成连续通畅的骑行网络; (4)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完善的交通系统支撑,发挥高密度网的交通优势。 3 总结 “小街区”路网规划的优势: (1)有效地增加道路网密度,缓解了交通出行压力; (2)道路通过组织重组后,大大的增加了道路的可达性和灵活多样性,人们出行可选择多种路径。 (3)街区尺度较小,更贴近于人的尺度,使得人们在合理的步行距离范围内可以完成日常的生活所需; (4)路网的加密,临街的建筑相应得到增加,提高城市土地经济效益。 “小街区”路网规划面临的挑战: (1)采用“小街区”规划模式的片区具有较高的路网密度,应与较低路网密度的周边区域取得较好的衔接; (2)高密度的道路网络会导致道路交叉口数量的剧增,从而引起交通效率下降; (3)城市道路面积增大,会导致城市用地平衡指标中道路面积所占城市用地总面积比例超过规范要求。虽然“小街区”规划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城市问题,但这种规划模式对于创造适宜步行的城市空间视非常有效的。 “小街区”路网规划的相关建议: (1)建立完善的交通级配体系:建议以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为优先,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级配体系。 (2)回归“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规划应基于人行的速度以及自行车的骑行速度为设计根本,为居民日常的步行、娱乐、交流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尺度。 (3)增加慢行交通空间:在现有街道尺度上适当增加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宽度,在各种交通空间之间设置必要的绿化隔离。 (4)必要时对交通进行管制:限时段通行、增加停车楼或地下停车场。 (5)宣传绿色出行:倡导低碳交通,公交足够发达的情况下,减少小汽车出行。 参考文献 [1]张宗兴,张雨晗.“慢行”于交织的路网——浅谈成都小街区交通出行方式[A].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16(4):4-6 [2]陈超.小尺度街区模式研究——对重庆悦来生态城规划的分析评价(D).重庆大学,2015(5). [3]高亮.我国城市街道模式发展研究——以天津为例(D).天津大学,2008(5). 作者简介:姜梦影(1992年9月—),女,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学历。 通讯作者简介:谭敏(1978.11—),男,湖南邵东人,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副教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24517f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