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分层

时间:2023-01-07 21:2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社会分层

内容摘要立足于社会分层理论,可以客观的看待中国社会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本文将从社会分层理论作为出发点,剖析中国当下的社会层次结构,并以构建“橄榄型”社会作为愿景,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社会 分层 橄榄型

社会分层为何

提到社会分层,首先应该厘清,社会分层不能完全等同于阶级分化。社会分层表现出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或位置的排列,根据维基百科显示,目前我国存在的“十大阶层”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或者也可以分为:中产阶级,富人,低收入者。而根据韦伯所提出的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三重标准(经济标准——收入和财富,政治标准——权力,社会标准——声望)以及三种分层秩序(法律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阶级”被看做是多种分层序列中的一个维度 在这种形式中,阶级的划 分、成员资格的确定以及阶级间的关系均取决于经济因素。由此可以清晰的看出,社会分层不能完全等同于阶级分化。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结构下,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比如工业社会,除了农民、工人阶层,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兴阶层,比如企业家、经理人员„„20世纪以来,随着服务业、信息业、知识经济等产业的出现,国家、社会和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白领阶层应运而生。纵观中国社会分层的演进历史可以发现: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作为分水岭,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分层最突出的特征是身份制的制度体系, 也反映出中国社会在 将阶级体系打碎以后,财产分层的地位下降,因而身份分层的特征就更为突出了。 那时社会上人们经济不平等程度较低,而政治不平等程度较高甚至存在较严重的政治歧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整体上说,政治不平等程度下降,而经济不平等程度却大大上升。

社会分层对于社会的发展,资源的流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立足中国国情,社会分层有如下特征:第一,中国改革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并不简单地就是差距迅速拉大的过程。而是经济上的不平等取代了政治上的不平等。这也就是说中国的分层差别一直就比较大,无论它体现为政治的不平等还是经济的不平等。 第二,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越来越趋向于职业的分化。比如说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工作性质,经济待遇上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管理型与技术性的专业化进程也是职业分化的佐证。第三,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殊的制度性安排对社会阶层分化仍然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期对社会阶层分化也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即在过渡时期的利益调整中,大部分人的收人和生活水平会逐渐提高,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人因为收人和生活水平相对下降而落入社会低层;外,在过渡时期还会出现阶层位置不确定的边缘性群体。



社会分层的意义

立足于积极的角度,对社会进行分层化解读与研究,第一,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当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求的情况时,能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有力推动社会进步。这也就不难理解“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因为立足当时的国情,全中国共富的结果只会导致普遍的贫穷,因此集中精力与资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通过税收„„再分配杠杆实现共奔富裕路。第二,由于社会分层的存在,会激励人们去奋斗,争取向上流动,取得较好的社会地位,从而形成了一


种社会所必须的竞争机制与动力机制,有力推动了社会发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公平规则下

的社会竞争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一边在现有框架下竞争,一边完善竞争规则已达到相对的公平。第三,社会分层把社会分成各个利益群体,正确地把握并处理各利益群体的关系,

才可以推动改革。第四,通过分层和流动,可以很好的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在做大蛋糕并分匀蛋糕的同时,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立足于社会分层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一方面,已经处于上层的阶层会利用自己的特权(资源与权力),不断地巩固自己的地位与既得利益,这就不利于社会的良性流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奔富裕路。而另一方面,底层阶级意识到自己的的处境时,他们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再加上许多的为富不仁,就会造成底层阶级对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情绪,稍有不慎将会演变为矛盾与冲突,甚至是政变。

因此,研究我国现阶段的阶级阶层问题,必须积极发挥分层的积极影响,根据我国当前的阶级和阶层状况,正确处理个阶级、阶层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与此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其的消极作用,防微杜渐,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

立足社会分层问题的宏观角度,就涉及到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探讨,中国目前属于传统社的金字塔结构(即顶尖底宽)还是橄榄型结构(即两头小中间大)等级结构?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虽然不是“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绝大部分人则处于社会的下层”但是尚未发展成橄榄型结构。也就是说,还未能形成庞大的社会中间层。因此,人们习惯于把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概括为:该缩小的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没有小下去,该扩大的阶层(社会的中间阶层)还没有大起来(社会中间层的规模过小,而像农业劳动者这样的构成社会中下层的阶层规模还过大)

不能缩小农业劳动阶层的规模,将造成如下的直接后果:一、农业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与其他阶层的收人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立足我国的国情,在由农业国向工业过转型的过程中,目前中国还有三四亿劳动力在从事小农经营活动,而其所创造的GDP份额却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基数。二、影响内需,制约城镇化进程。与城市居民相比,绝大多数农业人口的消费水平仍然是很低的,他们消费各种工业制品和服务产品的能力极为有限,以致在中国形成了明显二元化的消费结构。三,农业劳动者阶层的观念和文化素质相对来说较为滞后,须较强基础设施以及文化建设力度,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等观念的贯彻实施。与此同时,如果不能扩大中间阶层的规模,其会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不利于社会稳定。会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大致可分为4个阶层(富裕阶层、中间(中等)阶层、劳工阶层和贫弱阶层),中间阶层会使原来对立的贫富两极变成了一个连续的数列,收入和财产从富裕到贫穷逐级递减,从而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而中间阶层的缺失或是规模过小,将直接意味着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巨大,多数的资源、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势必会导致社会的普遍不满甚至发生大的社会问题。由于缺少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实力,也使得国家难以迅速从各种社会、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



建设橄榄型社会

据资料显示,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这个指数在0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该指标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世纪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上世纪80年代为0.210.27;从200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6e09be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