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理论与媒介解读(一) 文学批评理论与媒介解读(一) 一、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最近二十年,批评理论(CRITICALTHEORY)这个术语不仅在西方文学界广泛应用,而且也成为传播学者进行媒介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批评理论最早产生于文学批评,传统的文学批评主要是为了解释文学作品的意义,他们只是解释一些单篇的诗或小说或某个作家的全部作品,因此并没有构成一种系统的批评体系。文学批评理论寻找的就是一种关于文学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完全可以理解,但决不是文学本身,也不是对文学的体验。它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要丰富和说明批评实践,使其对具体文学作品的解释更敏锐、更准确,而是要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构成和一种表意过程的方式,研究作品产生意义的规则和常规,文学作品为什么会产生意义,并从中找出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作品与媒介产品(如电影、电视、广告等)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当欧洲的一些传播学者开始对大众传播进行批判研究的时候,他们很自然联想到甚至直接借用这些文学上的批判理论,稍加改变或受其启发,使传统的传播学实证研究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大拓宽了传播学研究的空间和领域。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文学也可以看作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一种交流,而交流的中介则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作品(文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形式和传播方式,文学可以认为是作者用语言对读者发送的一个关于现实的文本。当前西方的批评理论,基本上都围绕著作者、语言、读者、现实和文本本身这五个方面提出问题,对不同方面的强调,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大体上讲,批评理论所提的问题包括:如何确定文学文本(话语)的文学性质,文本与作者(传播者)是什么关系,读者(受众)有什么作用,文本与现实(环境)是什么关系,语言有什么作用和地位。不论结构主义还是后结构主义,也不论现象学还是读者反映批评,无不涉及到这些问题的某些方面。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方法因此也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作品文本自身为理解文学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文本中心论;另一种是以作者原意及其历史背景为理解文学意义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第三种是以读者以及更广泛的文化为理解文学意义主要根源的读者中心论。 文本中心式的批评把研究的注意力从文学外部转向文学作品本身,开始重视文学的特殊价值和特征,使作品成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不仅在理论上对其他各种文学批评理论进行了反驳,而且形成了以细读为核心的一整套具体的批评方法和技巧。作者中心式的批评则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个人心理的表现,而个人心理是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的表现,同时也是他所属的种族的表现。因此文学研究也必须联系这些因素,注重文学事实的产生和原因,包括作者的生活,以文字记录的作者的意图,作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力图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一种外在的研究方法,从资料和方法上都可以与自然科学相比。读者中心式的批评则强调了读者的研究。认为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的接受,才能变成有生命活力的现实作品。对读者的接受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主观主义和心理分析所引导的是对个体经验反映的一种深入,其中决定因素是个体的生活史;社会学和民族志学的研究就偏重于把接受看作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或现象,个体的接受者无非是大众中的一分子而已。我们可以看到,批评理论是在以上几种批评方式的批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但它又高于批评实践,带有方法论和哲学上的意味。批评实践由于过多的注意具体作品,常常不能系统地提出问题,而批评理论则要研究批评中的分歧,理智地讨论他们,理解他们,并尽可能找到分歧的办法。部分传播学者尝试运用一些文学的批评原理,对作为文化研究一部分的大众传播产品,采用文化、话语等概念,对之进行解读,或称之为解码的研究,并把这种方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文化批判结合起来,对传播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下面,本文就将试图考察文学批评方法是如何作为解读文化的一部分来解读大众传播产品的,并揭示出其中内在的对应关系。 二、文学批评理论在早期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 早期的文学批评通常是为了提高对作品特性的理解、认识和欣赏,它作为作品自身的再现评判,具有美学和语言学上的理解功能,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只适合于展示高雅文学作品而开展的活动。由于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74a2b0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