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探索 摘要:本文从班级管理中培养情绪能力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班级管理中情绪管理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对学生情绪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班级管理 情绪管理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发生变化,生活和学习需求不断提升。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及时处理学生的情绪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班级凝聚力。因此,现阶段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已成为评价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标。 一、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1.情绪管理有助于调节学生之间的矛盾。 小学生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前期,情绪波动大,常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当很多学生面临问题时,不愿主动让步,从而引发众多矛盾。如果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将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走上极端。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积极沟通和疏导,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化解学生之间矛盾,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2.情绪管理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学习压力大,不良情绪无法释放,因此,对学生开展情绪管理就尤为重要。情绪管理是在对情绪有了明确的认知后,及时做出调节控制,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学生们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才能加强班级团结,增强凝聚力,促进班级和谐。 3.情绪管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情绪管理,有利于及时疏导学生情绪,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集中精力学习,并逐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情绪管理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中情绪管理特色不明显。 情绪管理方法很少被运用在班级管理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班级管理以规范学生行为和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很少进行情感情绪培养教育。同时,情感教育具有前瞻性,由于很多小学班主任并没有专业的情感培养理论知识,没有良好的情感教育水平,所以,无法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很好地融入情绪管理。此外,笔者通过对本校师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只有3.3%的教师和4%的学生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有必要融入情绪管理,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对情绪管理没有过高的兴趣。 2.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实施力度不够。 部分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但缺乏实施。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对教育理念的思想认知也在不断进步。据调查显示,在学生一生最注重的东西中,学生们更偏向于情感性格、身体健康、生活能力等,而少了对学习能力的关注。同时,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而言,教师也逐渐降低了对学习能力的关注,而注重学生的情感性格。所以,从长远来看,教师和学生对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有一致的认知。但在实际教学管理中,这些认知始终停留在思想层面,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这种“言行不一致”的现象,使得情绪管理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得不到广泛的推广。 3.班级管理中缺乏沟通与交流。 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上的缺乏,导致教师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不同步。通过调查显示,在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均认为最缺失的是沟通和交流能力,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的缺失,不仅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友谊淡薄,更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不了解,无法促进极教学内容的改善。而要培养沟通与交流能力,就必须学会把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准确地传达给别人,从而营造交流的氛围。所以,缺失情感教育,会阻碍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加强情绪管理的措施 1.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融合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1)在情绪管理中渗透德育。德育工作是小学阶段教师的重点工作,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在德育过程中渗透情绪管理理念,有助于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于小学生而言,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亲自体验,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情绪,完成情绪情感培养教学。 (2)将智育融入到具体情景。智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智育与情感教育紧密相连。在实际教育管理中,班主任作为智育的主体,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情感教育的存在,甚至要把情绪管理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智育与情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2.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合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浓郁的文化氛围对班级情绪管理有重大作用。班级环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绪、情感的培训与智育一样,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而班级氛围的营造,最直接的体现是班级文化建设。小学生能力有限,班级文化的建设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一方面,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班级文化建设中要融入情绪管理培养,不能一味地以学习为主要内容,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信念。 3.制定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教学策略。 (1)科学分组,情感互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依照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条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达到各平行小组之间、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互补。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达到知识学习与情绪管理的融合。 (2)通过角色转化,融入情绪管理。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转化,例如:学生与教师转化、普通学生与班干部转化等。通过角色转化,学生对不同身份和职位保持新奇感,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人性化,从而实现情绪情感教育。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班级管理过程进行灵活多样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情绪管理效果的提高。①学校要设立专门组织,对班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价。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育和管理方式,积极反思,不断探索,尽量兼顾全体学生的情绪。③展示情绪管理成果,分享情绪管理方法,促进情绪管理方式的普及。 4.设立适合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训练模式。 小学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学生情绪管理训练模式,以增强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其训练主要以情绪的控制为主,也可附带训练决策能力、移情能力、缓压能力等。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抓住学生的情绪波动,进行相应的情绪管理训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相信任,才能取更好的训练效果。 情绪管理对于调控学生情绪、促进班级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心理特征的特殊性,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班主任不仅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更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只有把这两者相结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并有效疏导。 参考文献 [1]王莹莹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2)。 [2]余忠淑 小学班级管理中奖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12)。 [3]刘柳 论情感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及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2011,(1)。 [4]卢家楣 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c3253f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