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规划设计说明 体育馆规划设计说明提要:本体育馆定位为多功能型综合体育馆,既能满足不同比赛要求,平时作为体育比赛场地,也可作为会议 自 体育馆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体育馆总用地约为,建筑面积约为,体育馆可容纳624名观众。建设内容包括:篮球馆、一个招待所和食堂。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平顶山市气象、地理条件和工程地质资料 三.设计指导思想 1.本体育馆定位为多功能型综合体育馆,既能满足不同比赛要求,平时作为体育比赛场地,也可作为会议、演出等活动的场所。 2.本工程项目设计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在满足功能和建筑造型的要求的情况下节约投资、缩短工期、减少能耗和节约资源。 3.建筑除了一个624座的主馆及其附属用房外,还包括一个招待所和食堂,各专业要注意解决好相应的技术难点。 四.设计构思 1、平面布局: 按照赛事流程科学合理布置各个功能区块,各功能区域联系方便又互不干扰。 体育馆一层中心为比赛大厅,围绕其周围的附属房间为办公用房、休息室、乒乓球室以及其他附属用房。建筑一层西侧南北两边各设有一个出入口作为管理和运动员入口。主要观众入口则通过西边的大台阶直接到达二层的观众厅入口。不同功能分区的明确划分使得观众入口和后勤服务入口不在同层设置,避免了人流的相互干扰。竖向楼梯将上下层空间联系起来,便于人员疏散和管理。 体育馆二层主要是观众入口大厅和休息空间,在看台下面的夹层空间设置服务用房,充分利用建筑空间。 在体育馆北侧为招待所,南侧为食堂。从总体布局上采用中心对称的设计手法,依靠体育馆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在保证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减少招待所和食堂对体育馆的影响。北侧招待所将主要使用房间靠北布置,将景观和朝向最大化处理,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等需求。食堂布置于体育馆南侧,用餐大厅紧邻外侧主要道路,便于职工进行就餐,餐厅2层设置若干小型和大型包间,满足各种就餐人员需求。 2、比赛大厅: 1)体育馆场地大小按篮球场地考虑,同时兼顾排球、乒乓球等小球类项目活动以及平时训练场地布置。 馆内还可满足小型的会议、演出要求。 2)观众席位 赛场主席台设贵宾席24个座位,看台普通观众固定座席600个,共计624个座席。 3、造型风格 1)体育建筑空间特点的体现 在形体构成上,突出了体育建筑内部空间界面需求,强调了空间在外形的表现,实体墙面与屋盖所组成的形态既是内部空间特点的体现,又是体育建筑力的表达。 2)建筑造型的雕塑感与体育精神的体现 建筑屋顶采用轻型网架结构,外表加以铝塑板板材屋面。形成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大屋顶,与办公楼外形形成呼应。 建筑立面造型采用体块加减的手法,通过大块体量的凹凸变化与大面积的虚实对比追求建筑的雕塑感、现代感。南北两侧招待所和食堂所形成的体量建筑,与中心体育馆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和效果。进一步的突出了体育馆的中心视觉形象。 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美学的价值观,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通过屋面与石材、玻璃墙面的形体变化,形成明确有力、个性鲜明的建筑形象。通过建筑形体上的、墙面虚实的、材质纹理的对比变化等建筑语言力图创造出一种冲突与对比,一种视觉上的力量感与动势感,反映体育建筑的精神所在。 3)材料运用 外墙采用咖啡色石材与隐框玻璃幕墙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屋面采用钢结构支撑的铝塑板板屋面。 建筑基座也采用高档石材贴面,以突出整个建筑的高标准的设计要求。 4、交通组织: 场地西侧设置观众主要出入口,观众人流直接通过大台阶到达二层的观众大厅,与一层的管理办公入口互不干扰;避免了人流交叉和相互之间的干扰。 五.结构设计 体育馆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型式,屋盖采用钢桁架结构,填充墙全部采用轻质墙体材料。 六.经济技术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单层 体育馆观众席位624席 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96d78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