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书院简介 南昌豫章书院建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至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间。因朱熹父朱松并师从宋名儒罗从彦(生于闽,而籍豫章)不忘根本故号豫章先生,门人弟子于南昌立豫章书院。宋时豫章书院成为理学在江西的完善和传播基地,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元代南民更加重视理学的本民族团结作用,书院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书院号称:东南理学之宗。明朝建立初,明洪武和永乐帝对书院文人谈论朝政的猜忌,致使自明太祖洪武建国(1368年)至宪宗成化初年(1468年)的整整一百年,豫章书院处于沉寂状态。成化以后得到逐步恢复,到嘉靖又得到发展。豫章书院自南宋创立到明嘉靖的三百年,经历创建到发展,到沉寂,又到发展的跌宕时期,为理学在江西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在“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提出:“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党徒,及号召地方游食无业之徒,空谈废业.”万历七年(1579年)张居正首辅正式令废毁全国书院,卖院田以充边需。豫章书院也在“宰忌讲学,毁及院舍,有习奉行,急若星火”的形势下,经江西巡抚凌云翼,潘季训修葺后改祀宋元明江西十三郡的名儒。称豫章二十四先生祠。此事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学术情况。说明了江西学者对理学名家的尊敬。 清初,朝廷对书院控制更严,顺治九年(1652年)令: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官。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各提学官率各教官生儒,务将平日所见经书义理,着实讲求躬行实践,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清初,因为满族统治者对中华理学文化的忌讳未定,使豫章书院得不到任何恢复和发展。清顺治十年开始,由于汉学士的坚持,情况产生变化,期间江西书院陆续修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宋牵以理学名贤祠之名修复部分豫章书院。直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巡抚马如龙,再次全面修复豫章书院,并聘南昌进士熊飞渭为山长主讲,豫章书院毁废百年,才终于得到兴复。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巡抚白潢及督臣常鼎,学臣王思训倡捐,于书院旁列号舍数十,遴选江西各府俊秀二百余人,读书其中。不在遴选之中,自愿来学者还有一百余人。书院延请当代名儒主持讲席。白潢疏请增加江西乡试名额,使之同浙楚。并为书院增购《十三经》、《二十一史》、唐宋文集及先儒语录集。并亲自课考,对优秀士子为其刻文。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圣祖御书“章水文渊”四字赐豫章书院,南昌府志记载:“。。。。蒙恩颁赐章水文渊四字,前据家人章二保敬捧到臣当即抵领题报在案,随募匠鸩工虔制完备,于康熙五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敬谨悬挂”。康熙朝六十一年中,由于清圣祖本人对理学的重视,对程朱思想重新提倡为国策,豫章书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雍正年间,清世宗对书院有所压抑。前期对江西巡抚裴梓度奏请支持书院等事项基本部议不准。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有所转变,对此他在下诏中表白:“朕临御以来,时时以教育人才为念,但惗闻书院之设,实裨益者少,而浮慕虚名者多。是令未尝赦令各省通行,盖欲徐徐有待,而后颁降谕旨也。近见各省大吏渐崇尚实政,不事沽名邀誉之为,而读书应举之人,亦勉能屏去浮嚣奔竞之习。则建立书院,择一省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中,使之朝夕讲诵,整躬励行,有所成就。激远近士子观感奋发,亦兴贤育才之一道也。督抚驻所,为省会之地也,著该督抚商酌举行,赐书院帑金一千两。将来士子群聚读书,豫为筹划,资其膏火,以垂永久,其不足者,在于存公银内支用。封疆大吏等并有化导士子之职,各宜殚心奉行。黜浮崇实,以广国家菁英协朴之化。则书院之设,于士习文风,有裨益而无流弊朕之所厚望也”。自此诏下后,并颁《钦定学政全书》载:“…直省会城书院,江西曰豫章…”之令。据南昌府志记载:“豫章书院所得一千两,购二百七十九亩零,每年额收租谷三百十余石,以供书院食用。由县经管支收,如有不敷济,以南新节备仓谷”自此明确奠定豫章书院江西省城第一学府的地位。 乾隆元年(1736年),清高宗下令:“。。。凡书院之师长,必选经明行修,足为多士之模范者,以礼聘请。负笈生徒,必择乡里秀异,沉潜学问者,肄业其中。其恃才放诞佻达不羁之士,不得滥入。书院酌效朱子白鹿洞规条立之仪节,以检束其身心,做分年读书之法。对有不率教者,则摈弃勿留。学臣三年任满,咨访考核。如属教术可观人才兴起,各加奖励。六年以后,著有成效,奏请酌量议叙。诸生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00fa6fbf90f76c661371a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