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湖随笔:我回母校讲集邮

时间:2022-07-23 17:3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回母校讲集邮

郑启五





2006年春季,应双十中学的要求,厦门大学谴派我到双十中学增开《基础集邮学》选修课,课程教学时间长达10周,2个学分。当学校教务处前来联系和动员时,我犹豫不定,顾虑主要有三:首先怕忙不过来,本学期我已经给研究生开了《当代台湾人口》课程,给校本部大三大四的同学开《基础集邮学》,学生已经超过百人。况且双十中学上课的地点是远在厦门本岛那一端枋湖的新校区,离我的住处至少半小时的车程。再则,给高中生上课内容与大学的大同小异,但讲法上应该还要有很大的不同与相应的变通。进而是怕家长不高兴,双十中学年年都冲刺在高考升学率的风口浪尖上,高考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往往会让家长们犯嘀咕,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高考没有根本的改动,任何所谓的“素质教育都只能是皮毛的改良。最后,我曾应母校之邀,主编过该校85年校庆的大型图文集《感悟双十》也曾代表过历届校友在学校开学式上作过演讲,名声在外,各方期望值自然很高,无形中就给这么一个小小的选修课平添了不小的压力。但去不去,主动权还是在我自己的手里,我完全可以随意列举多个理由而婉言谢绝!


迟疑再三,我最终选择了去!双十中学是我的母校,厦门大学也是我的母校,当两所母校都有一个共同的期待时,我不能退缩。我是一个喜欢挑战和尝试的人,在厦门大学这个校园里,一个教师同时承担了高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可能绝无仅有!

开讲那天,我乘接送的专车进了双十中学新校区的大门,新校区建筑气势之雄伟,占地面积之雄阔,配套设施之齐备,居全省首位!但更重要的是老校名校的积淀,新老教师的薪火相传,作为校友自然也有添砖加柴的作用。当天一同前往的校外特聘教师还有两位,分别是古建筑专家龚洁和闽南民俗专家杨浩存,我们三人先在教师休息室喝茶,听杨段长介绍情况,然后分别进入各选修的教室。

我一进16班的教室,只见满房间坐得满满当当的,50几双明澈的眼光齐刷刷地看上来,那清一色的校服,那一片16岁的花季,实在令讲台上的我触景生情,感慨万千!1969年我正是16岁的时候被迫离开了这所学校,开始了上山下乡的坎坷人生,热泪盈眶,我不得不要有一个特别的开场白,动情倾吐自己对16岁的感慨!不过我也坦诚地告诉同学们,我并非在絮叨我们这一代有多么艰苦,你们这一代有多么幸福,实际上每一代人自有每一代人的烦恼、问题与困惑,需要自己勇敢去面对。

隔阂与陌生的栅栏随即荡然无存,我仰头转入《基础集


邮学》正题,首先谈了集邮的四大好处:怡情、益智、储财、交友。在谈到交友一节时我又情不自禁结合进40年前,我在双十中学读书时,同学们与北京八中同龄人通信交友的往事,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书信时代那文字与邮票醉人的芳馨……

处于手机和因特网包围之中的中学生,他们对信函与邮票的感觉几乎还是一张白纸,我竭力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新美的画图:在投影仪上尽情放大五彩斑斓邮花,深入浅出的讲解邮花后面的文化内涵,从一张英国“黑便士”畅谈邮票的历史也说说“日不落帝国”的兴衰;从三枚中国“卢沟桥”邮票,述邮票的档案功能与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往昔……我渴望摇曳的邮花能为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些许潜移默化的效果,我在努力,我正在尽最大的努力……至于他们集邮不集邮,还是要顺其自然,任其缘分,但我发现台下那一片清纯如水的目光里,分明正荡漾出喜悦与兴奋的涟漪……



2006/7/2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0bf5e2fed630b1c59eeb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