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速算和的珠心算的心理学原理解读及弊端 珠心算的定义:通俗地说,珠心算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以打算盘为基础,使打算盘的操作“内化”,从而替代实际打算盘的外动作,凭借这“内化”了的“心理算盘”(亦称”虚算盘”)在脑中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的方法。凭借这把“算盘”,通过熟练掌握类似“三下五除二”的算盘口诀,以及从高位到低位的计算习惯,使小孩子能掌握较大位数的计算,表现出较高的“计算能力”。 珠心算和手脑算的心理学原理 第一步——将数转化为珠或者动作。 第二步:数和数的相互关系成为珠和珠的关系、动作和动作的关系并得出珠的结果或动作的结果。 第三步:将珠和珠、动作和动作的关系的结果转化成最后的得数。 弊端 1、幼儿的思维是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的。幼儿学数学是从动作开始,用自己的手操作各种物品以及相互关系,并形成表象储存在头脑里,最后将表象中的数概念或者数学原理抽取并表达出来。 数学的启蒙,是幼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家长引导教育的目标,是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正确的数理逻辑概念,这包括:认知能力、分类能力、比较能力、排序能力、点数能力、数与量的对应等等。 而借助形象和动作表征的珠心算和手脑算将幼儿的表象固化,手脑算将幼儿的思维停滞在动作,对幼儿来说,是思维发展的退化或者倒置,是与科学的数学启蒙教育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孩子真正理解数概念。孩子之所以短期表现出高计算能力,正是由于手脑算将思维停滞在动作思维阶段、珠心算固化了形象思维,学得是快,但是对未来的发展不利。有的幼儿用珠心算做大数字加减的时候很快,但是做简单的2+3=?却要用手辅助,就是最好的证明。 2、逻辑是数学思维的基础,提前获得的“计算能力”,会让孩子无法获得牢固的逻辑思考的基础。在现实中,很多孩子会“算数”,但不理解数学就是这个道理。到了两位数的学习,儿童是在了解了个位数和十位数的真实意义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本规则是: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而珠心算和手脑算不是,珠心算是从高位加起,手脑算由特定的动作表征。这对孩子进入小学二年级学习竖式加减是很不利的。 3、学习珠心算和手脑算是需要时间的,大班学习珠心算和手脑算,把原本幼儿数学的部分学习内容压制到下一个年龄段,比如,将十以内的加减压制到4—5岁学习,将认识数字的实际意义压制到3—4岁学习。从幼儿的年龄特征看,这样的压制让孩子无法获得牢固的数学基础。在现实中,很多孩子学了数学但不理解数学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139ebd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