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小班益智区适宜材料的提供原则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儿童视角下小班益智区适宜材料的提供原则 作者:蒋静 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第12期 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决定其好模仿、喜欢角色类的游戏,对益智区的游戏则不太感兴趣,常常会出现益智区无人选择或者不投入的情景。教师尽管提供了益智区的活动内容,但不太善于主动去观察了解小班幼儿活动的情况与需要,对于幼儿喜欢和不喜欢的现象不太花时间去深入地比较和感受。有一些教师在创设益智区的内容时只追求表面美观而不考虑是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材料的提供是否能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小班区域活动经常会出现角色区游戏很热闹,而益智区游戏很冷清,致使幼儿不会玩、不想玩……那么如何创设适宜的小班益智区活动内容? 老师,我想看看哪个转得快 小一班益智区有陀螺,孩子们到益智区首选就是玩陀螺。这天亮亮从家里带来了一个陀螺。游戏时间到了,亮亮在益智区当场演示他这个陀螺,孩子们看见了都想玩,亮亮很大方,让大家轮流玩。小小拿起益智区里面的一个陀螺说:“让我的陀螺和亮亮的陀螺比一比,看看谁转得快。”几轮比赛下来都是亮亮的陀螺厉害,小朋友得出一个结论:大的陀螺转得快。明明在一旁说:“别着急,我有办法了。”只见他飞快地跑到体育用品旁,在里面一阵翻找,找出一个飞盘又跑了回来,“看,这是什么?”他兴奋地扬着手中的东西。“你这是飞盘,又不是陀螺。”众人齐说。他点了点头说:“对呀!对呀!可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的?陀螺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可以把它做成陀螺呀。”大家听了都笑着赞同。老师走了过来,对着明明说:“你拿的是什么?飞盘是晨间锻炼时用的,怎么能拿来做陀螺呢?赶快放回去。”明明愣住不知所措,愣了一会儿,转身把飞盘送回原处。 案例描述的是幼儿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班级现象。小班幼儿是很喜欢智力游戏的,也很享受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的体验而产生的智力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从上面这个案例引发我们去思考:幼儿学习主体的地位在这里有没有落实?一个小班的幼儿竟然能够想到了制作陀螺,这需要多大的胆量与勇气?好不容易被激发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有没有被鼓励与支持?自由是儿童正向情绪的保障和必要条件。在这里我们有没有做到追随幼儿,以儿童发展为本?老师是否理解了儿童的学习?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需要审视游戏的价值,并联系实际去思考“谁发起?谁主导?”学会像虞永平教授在《对于“课程游戏化”的四点建议》中所说:要真正用心去观察,发现儿童的惊奇之处,发现儿童的专注之处,发现儿童的创新之处,发现儿童遇到问题时的表现,发现儿童之间的密约和心领神会。 因此说:尊重幼儿的兴趣,关注自主生成是小班益智区适宜材料提供的第一个重要原则。 小班幼儿还未真正了解学习的概念,也没有真正对学习产生认识。他们都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通过模仿学习、兴趣学习、游戏学习,他们还未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的思维定势,他们是在生活与活动中通过体验获得知识,在异想天开中学习新知。所以小班益智区创设应该围绕目标要求,尊重孩子的兴趣,关注益智游戏的自主生成,让益智区成为小班幼儿喜欢的区域之一。 老师,我不想这样玩 小二班益智区有一个情景游戏:凡是进来玩的小朋友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动物图片贴在身上装扮一种小动物,然后自由选择一个背包图片贴在身上去果园摘果子和去小池塘钓鱼,其教育目的是引导孩子学习匹配与对应。游戏投放后玩的孩子不多,去选择玩的孩子按规则玩的也不多,有的孩子是把果子全部摘下才结束,有的孩子是坐在那一直在钓鱼,根本不看数量与要求,基本上没有达到老师预想的效果。很明显,幼儿不喜欢这样玩。班级教师观察了几天后,对这个游戏进行了调整:情景创设提供真实的道具,如提供小动物的服装与真的背包、小篮子供幼儿选择与装扮。这一改变引来了班级大多数孩子的积极参与,孩子们口中说的一句话是“是真的不是假的”。修改了游戏规则:每个完成正确的孩子可以得到相应的如贴花、礼物、自主选择参与其他区域游戏的权利等奖励。游戏经过调整后,每次益智区人都满满的,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非常积极,还能自主帮助别人纠正问题。教师还根据不同幼儿玩的情况及时投放不同材料提升不同幼儿的能力,如果园里的果子与池塘里的小鱼一开始投放数量不同,逐渐增加至形状不同,还有颜色的不同。 案例中老师对益智区游戏的设计确实费了一番心思,最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它带给我们的反思是:如何甄别“真伪”游戏?如何设计回归本真的儿童游戏?我想这应该从幼儿参与游戏的专注、认真、平和与轻松、微笑、嬉笑、夸张变形和放声大笑等来判断幼儿是否玩的是“真”游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比案例中前后两种道具的创设,可以看出图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实物的直观性更强。 所以说:真情实景的模拟再现是小班益智区适宜材料提供的第二个重要原则。 小班益智区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之一,一方面其游戏设计要适应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道具的选择与投放也要适合小班孩子的特点,再一方面环境布置也应尽力贴近真实场景,这样儿童才能真正投入。儿童的真正投入才能真正发挥益智游戏的作用。 老师,我跟她玩得不一样 参观超市活动结束后,小六班教师在益智区创设了一个整理超市货架的游戏,提供的材料大多是日常用品,班级幼儿都爱来玩,但每个幼儿来超市货架整理后的摆设都不一样,有的幼儿按类别分类,有的幼儿按拿取方便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有的按长短分类。小六班老师跟我说:“我其实是想让他们学会把日常用品分类,没想到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想法。”游戏后期更有幼儿从家里带来了水果等食物放在游戏区,并说超市里还应该有吃的呢。这些行为引发了孩子们整理益智区超市货架的热潮,也有更多的幼儿源源不断从家中带来货物,孩子们学习分类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在这里孩子们主动地学习着,分享着。班级教师还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去超市看一看、找一找超市的货品有哪些?是怎么分类的?用什么办法分类的?接着家长也被拉着加入了进来,带幼儿逛超市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还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你能说这是一个小班幼儿应该学会的?这是一个小班幼儿能够学会的?但这些小班幼儿却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其精彩之处是游戏设计本身提供了开放性的材料,创设了开放性的游戏内容。 也就是说:开放性的游戏设计和材料投放是小班益智区适宜材料提供的第三个重要原则。 我们知道,教育目的蕴含在环境、材料和活动里。参观超市过程中,孩子们看到的大致差不多,但每个幼儿在脑中形成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幼儿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有共性,也有个性,但最后形成的认知则大都是个别化的,他们可以在交流中展现自己的认知且互相学习借鉴。而案例中游戏设计的开放性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我们应该多花些时间去观察并思考儿童的行为,开放性的益智游戏更能挑战、激发和吸引幼儿的幻想,也能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享受活动、积极表达、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某种意义上,游戏的态度、精神比具体的游戏活动还重要。小班益智区的游戏设计、活动设计、材料的选择与摆放等更应该有专业的视角,更应该有教育的情怀,更应该有儿童的眼光,以促进小班幼儿的智力发展。不要用我们的现实标准追求儿童游戏的结果,而要重视儿童的现实需要,时时提防容易出现的偏差。也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园环境、内容的创设。把握好三个原则,努力创设益智区环境、内容与活动,让儿童参与进来,和儿童发生关系、展开对话,让益智区活动真正活起来。要真正地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作用,使儿童真正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邱学青.游戏:从理论到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要生活化游戏化[J].教育导刊,2003(1). [4]毛曙阳.快乐游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虞永平.教授对于“课程游戏化”的四点建议[N].中国教育报,2017.6.2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5ca9c1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