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的含义及其变化动因

时间:2023-04-27 08:2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的含义及其变化动因

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外开放的扩大、收入分配政策的变革,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力之下,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阶层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起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总体上已呈现丁字型的断裂结构,即上层阶层占有绝对数量优势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在阶层结构的人口分布上,呈现典型的倒丁字型的结构,即绝大多数人处在社会的中下层。在阶层结构的具体特点方面主要呈现出:结构化再生产碎片化等趋势,且并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一个不断壮大、负责任的中产阶层。这样的阶层结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的社会的政治信任感、政治认同感、政治归属感,引发了低收入群体心理失衡、富裕阶层的集体安全感、不同阶层的教育失衡,并加剧了阶层固化,也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民族矛盾,阶层之间和阶层内部的多元由于缺乏正确、有效充分、负责任的沟通进一步加深了普遍的社会隔膜。本文将简单阐述阶层在当下中国的合适定义和当前阶层变化动因。



关键词:阶层 阶级 政治 市场

阶层阶级紧密相连,古代社会中的阶级,指的是社会上人为划分且真实存在并为大众深悉、认同的身份等级。与之对应的是天然的政治、经济等地位的不平等。在古代中国,阶级一方面指的是官位俸禄的等级,另一方面也指社会伦理制度中的所规定的等级秩序。《新书·阶级》中说:故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等级分明。” “老百姓被通称为处于大夫庶民之间。在西方社会等级制度也是普遍存在的,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领主、行会师傅、陪臣、农奴、帮工等。



现代社会中的多数信奉民主、平等的国家已无古代时的等级秩序,但由于天然或者非天然种种因素,实际上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层级划分,在层级分化巨大的时期,在革命学说者的眼里,层级强化为阶级。对阶级问题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马克思认为,所有的历史现象均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明,每个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同样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经济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即阶级基础来说明[1]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真正动力。从19世纪开始,随着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阶级对立变得简单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敌对的阶级。在两个阶级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19世纪以及随后的时期,马克思的学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运动夺取政权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就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在特殊年代里的政治态度和经济地位进行了比较科学细致的分析。为当时的革命解决了路线问题,即依靠谁,团结谁,打倒谁”[2]的问题。在革命的各个时期,共产党都坚持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处理敌我关系,不论是内战时期还是联合抗日时期,清晰的阶级分析都在最大程度帮助我党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上所以,




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浸润的中国人眼里,阶级一词更多的是引起我们的政治联想,并带有对抗和斗争的意味。



阶层本来是个地质学概念,指的是地质构造的各个不同层面。社会学借用这个概念来描述社会中存在的层级结构的不平等,社会学认为个体与个体之间、体与群体之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也存在着与地层结构类似的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美国《社会学词典》解释,阶层就是指从横的方面把社会划分为完全固定和平等的许多层次,像阶级、门阀等级、地位身份等。”[3]人类有了协作分工后,慢慢进入阶级社会,于是社会中的个体成员就会因其具有的不同的社会属性而自然进入不同的社会分化结构的不同层面,并按照自然形成高低等级排序,享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处于同一社会的同等地位的人,就是该社会分层中的一个社会分层就是依据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一些属性,将一个社会的成员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阶层是由于社会的自然演进,不同人群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的不一致导致的社会自然分层,阶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和机会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分配方式或配置方式的差异。社会学理论中,阶层和阶级都指的是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在大多数英文文献的中, 阶级阶层都是用的同一个词汇:“class”。总的来说,在现代社会中,阶级和阶层从宽泛的意义上讲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可以说阶层是淡化了的阶级,也可以说阶级是在阶层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具有强烈政治意义的关于身份、态度等方面的人群划分,阶级相比于阶层,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情色彩。



现在有很多中国学者一般在研究社区群体的分化上都用阶层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和平时期,政治、经济利益趋于一致的人民群众内部由于经济、政治、文化需求层次不一自然形成的阶级内部的等级分化。从避免使用阶级这一敏感词汇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处理无可厚非。本文所用的阶层为其本身宽泛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群体的层级分化,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要观察阶层的形成动因,就需要我们观察个体在社会阶层结构不同层级之间的流动,无论是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还是从旧的阶层剥离,进入与其不同的阶层或重新组合成新的阶层的所有移动的原因。总的来说,大背景无非两个:1.政治因素,作为天然预设性的对有价值稀缺资源的权威性安排手段,政治上的社会分工、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分配在阶层定位上的作用是强势、有效的。2.市场因素,市场的基本原则的实实在在的等价交换,价值的原则是公正、客观的,市场是一双无形的手,对阶层结构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除了政治、市场因素,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文化因素指的是:知识、技能、经验、价值观等,他们的重要性体现在,他们可以随时加入前两种因素,转化为政治或者市场优势,或者是有助于前两种因素更好的发挥作用。当然,也可以说,在一定的情况下,文化因素在阶层形成的过程中起潜在的决定性作用。比如戈伯在描述苏共解体后党员依然具有的收入优势问题上的看法,他人为那不是政治因素导致的,因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再分配制度已不复存在,他认为党员也许具有非党员所不具备的可以或者不可以观察到的一些特征,在旧制度下,他们寻求加入共产党。制度全盘解体了,同样一批人,又会到市场上去寻求新的机会以保持优势[4]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社会分层系统是由不同的、作用大小不一的分层过程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适用于全社会范围的单一过程来进行分层,所以实际上我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82c1c3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