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 1、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2、解题: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把要谈的对象—— “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3、相关知识: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 4、课文导学 A、给生字词注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37236b1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