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园欺负及综合防控 作者:王全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3年第08期 【摘 要】校园欺负是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提高学校师生对校园欺负的认识,辨析清楚什么是校园欺负,引起师生对校园欺负后果的重视,是有效防控校园欺负行为发生的基础。通过积极建立预防机制、有效应对欺负行为发生、事后恢复重视三个层面的建构,我们可建设校园欺负的综合防控体系。 【关键词】校园欺负 基本特征 及时干预 防控机制 在校园中,欺负行为是教育者不愿看到的一种校园现象,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校园欺负又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在中小学管理中,有效地对校园欺负行为进行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常态。大多数时候,我们对校园欺负的管理,习惯在欺负行为产生并暴露后,采用思想教育、适度惩罚等方式开展。所有这些常态看法、事后管理,习惯性地被许多老师认为是学生管理的正确方式,实践中,许多事实表明“事后惩罚”并不是最为有效的机制,这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到底什么是校园欺负 教师在处理校园欺负行为过程中,首先需要辨什么是校园欺负。从外显表现来看,我们对校园欺负行为的直接认识是有学生被打、骂了,这种情形的确是我们最常见的外显行为表现,如果仔细甄别我们会发现,校园欺负的类型还不止于此,既有对学生个体欺负,也有群体的欺负现象,在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隐蔽性很强的网络欺负行为也时有发生。从概括性较强的学术定义来说,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较弱的一方进行的攻击,也就是说,欺负是一种特殊的攻击,它与一般攻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欺负者与受欺负者之间力量的不均衡性。 大多数时候,教师可依据下述三个基本特征来判断校园欺负是否发生。第一,欺负行为不是由受欺负者的挑衅引起,我们一般称“未受激惹性”,教师需要认真甄别事实真相,不能“各打五十大板”。第二,欺负者会重复将受欺负者作为攻击对象,教师需要辨别偶发性与重复发生性的事件,偶发性事件中的攻击者不一定就被贴上“欺负者”标签,弱势的受其欺负亦可能反击。第三,通常情形中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相对弱小一方的攻击,双方的力量、强弱势不均衡,但这也不是绝对,教师需要辨别隐蔽性的欺负行为,不能简单以体力强弱来判断力量均衡。上述三个欺负行为的基本特征,需要教师综合地全面考量,不是绝对以其中一条来作为学生管理的依据。 二、欺负行为需要及时干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园欺负伤害受欺负学生身心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常受欺负的学生,在情绪上会出抑郁、注意力分散和孤独感,在行为上会表现出失眠、逃学和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社会学的一些调查表明,对欺负者来说,成年后的犯罪率比一般人要高大约四倍。所以,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欺负行为都具有较大的危害。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欺负仅仅是受欺负学生才能感受到的问题,这个过程往往是学生间心照不宣的,而且许多是在隐蔽中进行,导致教师或其他局外人很难发现。有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受欺负学生不会将自己的情况报告给家长,特别是老师。这使得校园欺负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干预,许多欺负事件直至严重恶化以后,才能引起教育者的注意。因此,关注校园欺负现象,及时干预校园欺负行为具有重要的育人意义。 三、校园欺负的有效管控 在管理中,教师可以从校园欺负的预防——发生欺负及时干预——事后对学生的心理恢复三个层面,来有效处理校园欺负行为,最大程度减轻欺负行为对学生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积极建立欺负预防机制 预防机制的建立,需要基于全员育人的德育观念,除学校管理者之外,发挥全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通过提高教师对欺负的有效认识和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团体作用,建设学校欺负干预的有效机制与组织。学校可通过培训、会议、规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认识,让教师明确欺负行为的范围,理解欺负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利后果,从关心学生的情绪表现,注意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不让受欺负者忽略、忍耐或者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利用学生同辈群体发现并及早解决欺负,依托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向受欺负者提供情感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应了解和研究如开展风险评估,发现学校制度制定和执行漏洞,最有效的方式,是学校以规章或者危机预案的形式告知教师,在解决欺负问题时,应该采取何种恰当的反应。此外,建设学校正能量文化,营造安全的学校氛围,亦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二)有效应对欺负行为发生 在欺负行为发生时,受欺负者是直接相关的个体,决定我们首先应当告知学生一些正确的应对欺负方法,如在遭遇侵害的时候周围有人,被害人最好大声呼叫或者哭喊,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使欺负者产生顾忌;如周围无人,应以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为要,避免激烈冲突。最关键的,是应让学生明白受欺负后报告家长、老师的重要性。教师可学习了解一些心理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知道应对欺负的有效反应,使自己在处理发生中的欺负行为时有效性增加。如减少攻击者危机系数的策略就是一种值得学习和训练的策略,这种策略可根据攻击者渐渐失去理智、对他人的行为容易发生误解的特点,通过系列步骤有效缓解危机激化。家长则是解决校园欺负的重要协助力量,学校可通过一些宣传教育方式,让家长更好地担当起理性的保护者角色。 (三)重视欺负行为发生后的恢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能把欺负行为的管控就终止在应对和惩罚上,应重视欺负行为发生后,消除受欺负者的心理恐惧,认真评价欺负干预的经验教训,推动营造反欺负的学校氛围。欺负的危险状态解除后,教师和家长应重视受欺负者的情绪与行为变化,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抚慰乃至专业性较强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帮助受欺负者重新适应环境。事后,有必要对突出的高危欺负事件进行回顾剖析,重点解析干预策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不断提高欺负干预的能力,丰富完善欺负干预的有效方案。 有调查表明,在大多数学校,卷入欺负行为的学生并非多数,他们不欺负别人也未被人欺负,但是他们的态度会影响到校园气氛。学校可通过主题班队活动、专题报告等形式,动员学生在欺负问题上不再袖手旁观,要主动报告欺负事件或帮助受欺负者。同时,学校可与家长沟通欺负问题理解问题,改善家长对欺负的认识。最终,努力使学校教育活动涉及的大多数成员形成这样的共识:学校场域内决不允许欺负行为,任何人都不应该受到欺负。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鞠玉翠.小学生欺负问题的干预研究[J]. 教育研究,2008(2). [2]宋娴.美国校园暴力及其治理模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 [3]庄三驼.校园暴力事件的应急处理[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3d01f4da300a6c30d229f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