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看《骆驼祥子》中文化负载词的日译 探讨《骆驼祥子》中文化负载词的日译,以竹中伸、立间祥介、中山高志三位译者的日译本为研究对象,从顺应论的选择和顺应视角对文化负载词的日译进行分析。 首先,本文借鉴奈达关于文化要素的分类,将《骆驼祥子》中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五大类,并按照此分类从原作中抽取相关语例及三个日译本中的对译。 其次,借鉴藤濤文子提出的《翻译方法一览表》,并根据《骆驼祥子》三个日译本的具体翻译,将三位译者的翻译方法归纳为直译、意译、移植、直译+补注、移植+补注、同化、加笔、音译、音译+补注、同化+补注、略译等11类。再者按文化负载词分类分别分析了三个日译本中翻译方法的选择。然后,结合顺应论中的选择和顺应视角研究了每类文化负载词在日译中体现的选择和顺应。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中文化词汇含义的基础上,选择顺应中国的文化背景或日本的文化背景向日语读者解读文化词汇。其中,译者以中国文化背景为顺应方向时,选择直译、移植、直译+补注、加笔、同化+补注的翻译方法;以日本文化背景为顺应方向时,选择同化、同化+补注、意译的翻译方法。 2.译者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并选择相应的顺应对象。顺应对象包括文化词汇的语言结构、兼顾日语读者的理解和认知的日语表达、中国或日本的文化背景、语言语境、以及原文中的交际环境。 3.文化词汇的日译过程是动态选择和顺应的过程。在中日文化背景下,译者从解读文化词汇、选择顺应方向、选择翻译方法、到兼顾语言结构、译文读者的理解和认知、原文语境等,使译文接近原文的过程体现了空间上的动态顺应。此外,译者还根据原文交际环境的变化相应地调整译文也体现了时间上的动态顺应。 4.译者选择加笔、补注以及使用“”、『』、「」等引用符,突出强调了原文中文化词汇的独特性,凸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实现翻译的目的和有效传达原文内容,在选择和顺应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动性,凸显了其意识程度。以上为三译本中针对文化词汇的日译的选择和顺应。在今后翻译文化词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三译本中的选择和顺应,努力保留文化词汇的文化特性、兼顾原文中的语言语境、交际语境以及译文读者的理解与认知,作出合理的选择和顺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403e2bf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