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详解《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养的猴成为了一大群,他能懂得猴们的心意,猴们也懂得老人的心意。老人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们的欲望。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们的食物,害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足够了吗?众多猴子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猴子。 解:了解,理解,懂得。 意:心意。得:懂得。损:减。口:口粮。 充:满足。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匮:缺乏。限:限制。 恐:恐怕。驯(x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ng):欺骗。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朝:早上。 足:够,足够。众:所有的。皆:都。 拓展: 成语:朝三暮四: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12085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