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规范翻译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文翻译(重中之重,必须攻破的难关) 一、如何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 ❖ 规范思路 1.判断句翻译成“……是……”或“……不是……”的格式。 2.省略句,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3.倒装句,则按照现代汉语要求恢复正常语序,即把后置的成分提前,前置的成分移后。 4.被动句,翻译成“……被……”格式。 ②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谁、胡、何、安、焉等)时,宾语往往也提前;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③有宾语前置标志词“之”或固定句式“唯……是……”等标志时,宾语往往前置。 而亦何常师之有? 唯命是从。 4.常见的定语后置有如下形式: ①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 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形式。 ②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形式。 ③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而”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语+而+定语+者”的形式。 ④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5.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在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常见的状语后置有如下形式: ①“动+以+宾”的形式; ②“动+于(乎,相当于‘于’)+宾”的形式; ③“形+于+宾”的形式。 因此要想能够准确地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容易误入歧途。 6.常见文言文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即: ①用“于”“受……于……”表被动; ②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③用“为”“为……所……”表被动; ④用“被”表被动。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在翻译时一定要体现出被动关系。 ❖ 知识梳理 1.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五种: ①用“者”或“也”,表示判断,如“……者,……也”“……,……也”“……,……者也”; 南冥者,天池也。 仲尼,日月也。 乡原,德之贼也。 ②用副词 “乃”“则”“即”“皆”“耳”表示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用“为”“是”表示判断; 克己复礼为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④用否定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⑤直接表示判断。 在具体翻译此类题时,判断句一定要翻译成判断句的格式。 2.常见的省略主要有四种:①省略主语;②省略谓语;③省略宾语;④省略介词。 在翻译省略句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3.宾语前置的翻译一定要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然后再进行翻译。尤其是宾语前置句子的三种情况要注意识别: ①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居则曰:“不吾知也!” 二、如何翻译文言文固定格式 【规范思路】了解常见固定句式,并熟记翻译意思。 【知识梳理】常见的固定用法举例。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时,应当注意其中的固定用法,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1)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 (2)何所……?(所……的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未辞也,为之奈何” (4)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如太行王屋何?” 第 1 页 共 2 页 (5)孰与……?(与……相比,哪个……?)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6)安……乎?(怎么……呢?)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7)独……耶?(难道……吗?)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8)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 2.表示反问 (1)何……哉(也)?(怎么能……呢?)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何……为?(……干什么呢?)如:“何辞为?” (3)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宋何罪之有?” (4)如之何……?(怎么能……呢?)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5)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如:“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6)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不亦……乎?(不是……吗?)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非……欤?(……不是……吗?)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9)宁……耶?(哪里……呢?)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10)顾……哉?(难道……吗?)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独……哉?(难道……吗?)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1)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2)直(特)……耳!(只不过……罢了!)如:“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惟……耳!(只是……罢了!)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4)一何……(多么……啊!)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亦……哉!(也真是……啊!)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6)……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示揣度 (1)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如:“求,无乃尔是过欤?” (2)得无(微)……乎?(该不是……吗?)(兼表反问)如:“若辈得无苦贫乎?” (3)……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如:“其可怪也欤?” (4)……庶几……欤?(……或许……吧?)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2)……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 耶,抑未死耶?” (3)其……,其……也?(是……呢,还是……呢?)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三、如何规范翻译文言文: 1、字字落实,翻译的每个意思都能在原句中找到对应的词,即“意思有出处”。 2、文从句顺,所补充或者意译出来的内容一定能在原文小语境和大语境中找到依据。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具体分析。 3、翻译的方法:字词留删换,句子调补变,修辞找本体。先顺句,再翻译。采分点,勿大意。并列结构辨词性,断好句读是前提。 复习提示:固定结构要牢记,文化常识要多记,文言实词常温习。 4、规范翻译示例: 如:兵行常若衔枚,罕闻其声。每与百姓避路,买食物则贾倍于市,迄无敢喧。 第一步:找出难解字词(这些也许就是采分点),结合语境理解意思:衔枚、避路、贾、迄。 “衔枚”可以看做是一个常识,如果积累了“衔枚疾走”这个成语,就知道“枚”是一个像筷子的东西,衔在嘴里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有利于夜晚秘密急行军。即使不知道这个成语,也可以通过后文的“罕闻其声”知道“衔枚”应该是嘴里含着东西,至于“枚”,既是一个物品,那就是器物名,属于专有名词,可不译,直接保留。 “避路”中的“避”由“避让”之义,结合语境,此处可以翻译为“让路”。 “贾”这个字首先要判断其词性,由后面的“倍于市”这个状语可以判断“贾”在句中作谓语,所以应该做动词,结合前面的“买”字,这个“贾”应该与“价格”有关,所以推测是“价”的古字,此处作动词,翻译为“出价”比较好。 “迄”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词,结合语境,这里表示的应该就是士兵买食物这段时间,所以时间不长,可以翻译为“始终,一直”这样表示短时间衔接的词语。 第二步:理顺句子。“倍于市”,介词结构后置,先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于市倍”,“倍”是“一倍,加倍”的意思。因此可以翻译为“比市价高出一倍”。 第三步:疑难字词句都已解决,其余的组词连句即可,当然一定要注意通顺。通顺了,整个句子读起来不别扭,没有问题可提了,翻译也就没有问题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最好能把采分点做个记号,翻译的时候就会更加慎重,不会漏掉应得的分数。 规范答案:军队行军常常好像嘴里衔着枚,很少听到他们的声音。(士兵)常常给百姓让路,买食物就出价比市价高出一倍,始终没有人敢喧哗。 第 2 页 共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934476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