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饱历内忧外患,七部《四库全书》历经劫难后,迄今仅存三部半。幸存数量既少,阅读及使用十分不便,因此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就有人提出影印出版《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虽有典籍渊薮的美誉,但实际上它所收录书籍并不完全,不仅被列入存目的六千多种书籍未能抄录流传,不少与清政权统治相牴触、与正统儒家思想相立异的著述,以及不为统治者重视的科技、手工业和词曲一类作品,都遭到排斥,有的更被禁毁。特别是乾隆以后至清末百多年间,传统文化继续发展,西学大量传入,新著作不断涌现,也需要整理和总结。所以早在清末就有学者提出续修《四库全书》。百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影印出版和续修辑刊《四库全书》的建议得以先后实施,不仅使大量文献典籍得到更好整理、保存和利用,更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及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翰林院官员王懿荣、章梫先后提出续修《四库全书》的建议。但在王朝末年风雨飘摇下,清政府不可能兼顾编纂大型书籍,因此两次建议都未能实施。清朝灭亡后,既有人提议影印出版《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的呼声也相继出现。 影印《四库全书》的最早动议发端于1919年。当时北洋政府派专人督办,又委托著名学者陈垣调查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架数、函数,以及册数、页数,还与商务印书馆协商具体印书事宜,但因故未能进行。1924年,商务印书馆为庆祝开业30周年,主动提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25年,段祺瑞政府下令将文津阁《四库全书》交由商务印书馆影印,但由于种种原因半途而废。1927年,当时的奉天地方政府提出影印文溯阁《四库全书》,也未能实行。既然全部影印《四库全书》的计划多次受挫,有识之士转而提出选印。经过反覆讨论及拟定选目后,商务印书馆依据文渊阁本选印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终于在1934年刊行,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欢迎。此后,台湾商务印书馆又多次选印《四库全书珍本》,并在这基础上,于1982年筹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本,至1986年全部印齐。学者进而关注当初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著录的“存目”书籍,续修的呼声再次高涨起来。199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制作《四库全书》电子版的计划也在国内提上议程,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国家电子出版物重点工程,并于1999年完成。《四库全书》终于能化身千百,广泛传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94ac0e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