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的选择让29军有力无处使 1937年7月15日,何应钦电宋哲元,告知:"日军计划先消灭南苑我军,望切注意。"而与此同时,天津的宋哲元,却在忙着接待新上任的日本华北住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 7月16日,日本陆军省拟订了新的《事变解决方案》,经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后下达给"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其内容为: 一、以7月19日为限,履行协定,最低限度做到: (1)宋哲元正式道歉。 (2)作为处罚负责人,免除冯治安师长职务。 (3)中国军队撤出八宝山附近。 (4)在11日的解决条件上要求改由宋哲元签字。 二、中国方面如不在上述期限内履行日方要求则停止当地谈判,并对29军实行武力讨伐。为此,欺满后将调动国内部队,派往华北。 v当夜11时,蒋介石密电宋哲元、秦德纯,称:"综观现在情势,日方决以全力威胁地方签订此约为第一目的。但日方所欲者,若仅止于所传数点,则其大动干戈可为毫无意识。推其用意,签定协定为第一步,俟大军到集后,再提政治条件,其严酷恐将甚于去年所谓'四原则'、'八要领'。观于日外次崛内告我杨代办'已签地方协定为局部解决之基础'一语,并足证明,此基础之外另有文章也。务希兄等特别注意于此,今事决非如此已了。只要吾兄等能坚持到底,则成败利钝,中正愿独负其责也。" 蒋介石句句言中,可宋哲元等却深信"和谈"就能解决问题,张自忠代表宋哲元答复桥本群:18日由宋出面道歉;二三日内处分责任者营长;对将来的保证,待宋回到北平后实行;北平市内由宋哲元的直属卫队驻扎。以上各项除罢免排日要人外都写入文件。 何应钦7月17日电告宋哲元等:"日本大举出兵,准备攻占北平,望勿为政治谈判所误,应作军事准备,于北平、南苑、宛平集结兵力,构筑工事,作持久抵抗之计。" 同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著名的讲话,"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便只有拚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抗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明确发出了坚决抗日的宣言。 话音刚落,蒋就得到了宋哲元派张自忠与日本谈判的消息,蒋介石马上令何应钦给宋哲元打电话,点明"日本大举出兵,准备攻占北平,望勿为政治谈判所误,应作军事准备,于北平、南苑、宛平集结兵力,构筑工事,作持久抵抗之计。" 但这个电话,宋哲元居然没有接。 豫,我便借此机会,说服宋哲元坚决抗战。我向他说,现在已到民族存亡关头,不战将成千古的民族罪人,战而不胜虽败犹荣。" 宋哲元的犹豫,从根本上说,还是想保住29军的独立王国,这一点,张克侠说得很清楚:"他(宋哲元)和他的一些主要将领及部分政府官员深恐战争打下去,冀察平津地盘丢掉,个人的既得利益丧失。" 7月18日,蒋介石再电宋哲元:"倭寇不重信义,勿受其欺。" 然而,宋哲元全然不顾,于18日下午1时到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吊唁"于两天前病死的田代皖一郎,并会晤了继任者香月清司中将,以表示敬意和问候的婉转形式进行道歉。据何基沣等人回忆,宋哲元回来以后,曾对人表示:"和香月见面,谈得很好,和平解决已无问题。" 宋哲元在天津逗留了一个星期,认真诚恳地与日本人谈判,到7月19日,依据7月11日在天津订立的条件,中方代表张自忠、张允荣等与日方代表桥本群,终于达成了协议,其核心内容是: "彻底弹压共产党的策动;对双方合作不适宜的职员,冀察方面主动予以罢免;在冀察范围内,对其它各方面设置的机关中有排日色彩的职员予以取缔;撤去在冀察的蓝衣社等排日团体;取缔排日言论及排日的宣传机关、以及学生、群众的排日运动;取缔冀察所属各部队、各学校的排日教育及排日运动;撤去在北平城内的37师,由冀察主动实行之。" 这个文件,史称"香月细目"。 19日晨7时30分,认为一切问题已经谈妥解决的宋哲元乘坐日本人为他安排的专车,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北平。 7月20日,宋哲元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本人向主和平,凡事以国家为前提。此次卢沟桥事件之发生,决非中日两大民族之所愿,盖可断言。甚盼中日两大民族,彼此互让,彼此互信,彼此推诚,促东亚之和平,造人类之幸福。哲元对此事件之处理,求合理合法之解决。请大家勿信谣言,勿受挑拨,国家大事,只有静听国家解决。" 周永业回忆:"7月中旬,宋哲元回到北平,下命令拆除所有的防御工事,城里的各处用沙袋堆成的临时设备也均行拆除,意思是为时局和平创造条件。"同时,对全国各地送来的物资和劳军捐献,宋哲元居然因局势已经"平息",通电表示"谢绝"。 然而,宋哲元没有预料到的是,就在他与香月清司会面的当天,日本华北驻屯军已经在北平丰台为香月建立了"前进指挥所",准备发动进攻了。 此后的情形,正如张克侠在回忆录中说的:"日军恰恰利用宋哲元与他们讨价还价的时机,一方面向关内运兵,一方面吃掉分散在丰台、廊坊的驻军。眼看大好时机丧失,成旅的驻军被葬送,我实在痛心极了。为挽救危势,我感到二十九军军部仍在南苑,处于敌我双方的中间地带,已失去指挥作战的作用。因此再三向宋提出,将军队按作战要求重新部署,把军部移至便于指挥、便于作战的地位。但是宋哲元深怕引起日本人怀疑我方准备打仗,一直不允许军队调动和军部转移。" 20日晨5时,宋哲元又命令第37师向西苑集结,准备向保定撤退;位于八宝山附近的冀北保安部队一部,待第37师集结完毕后,殿后撤退。 日本对此并不领情,参谋本部召开部长会议认为:"以外交谈判终究不能解决事变,为使平津地方安定,现在必须决定使用武力。"从20日下午3时到21日,日军大举进攻,连续炮击宛平城。 此时,日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和第20师团已分别完成在高丽营、怀柔、天津、唐山、山海关等地的集结。日军提出要吉星文团由永定河西岸撤退。面对日军的进逼,宋哲元依旧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他召集各师师长开会,要他们不要对日军采取敌对行动。冯治安在会上说:"只要日军开枪,就不能不还击。"宋指责说:"现在不是议论开枪先后问题,而是必须服从我的命令。" 21日,卢沟桥、龙王庙一带阵地开始由保安队接替。23日晚,参谋次长熊斌从保定到达北平,向宋哲元传达了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决心抗战的立场,并强调中央大军北上为增援29军,如果能和平解决,也可为29军助威。经熊斌一说,宋表态:和战均听命中央,如主战,则因29军尚未集结,须有相当时间之拖延,以便集结兵力,并请中央亦作相当准备。 日方资料记载说:"根据7月19日在天津签定的协定,第29军在日军的严格监视和督促下,虽然缓慢但还是开始履行了。抗日意识最强烈的第37师一部,自22日以后开始从北平移驻涿州方面,但看起来这不过是表面的敷衍,想求得暂时的稳定。到24日,以车辆不足为籍口,不仅不撤退剩下的一部,反而把第132师的部队开进北平。更开始沿平汉线向北平附近增兵。" 何要等这么久,宋称:"眼下天气太热,等凉快点再办。"翌日,廊坊就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廊坊被日军占领,平津间的交通被切断。 26日午后,香月对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通牒要求:37师于27日午前自卢沟桥、八宝山撤至长辛店;28日午前自北平西苑撤至永定河以西;如不按上述实行,即认为贵军无诚意,我军将不得不采取单独行动。 下午2时,广安门事件爆发,试图诚如北平的日军被分为两截。廊坊、广安门的战斗进一步刺激了宋哲元,宋于当天发表"自卫守土"的通电,并在下午和晚间三次致电何应钦和蒋介石,报告平津紧张局势,请求增援。蒋介石于晚9时复电宋哲元:"甲、北平城防立即准备开战,切勿疏失。乙、宛平城防立即恢复戒备。此地点重要,应死守勿失。丙、兄本人立即到保定指挥,切勿再在北平停留片刻。丁、决心大战,照中昨电对沧保与沧石各线从速部署。" 本日,蒋介石电正在伦敦以"祝贺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名义购买军火的孔祥熙:"大战已开始,和平绝望。" 7月27日,蒋介石再次致电宋哲元:"请兄静镇谨守,稳打三日,则倭氛受挫,我军乃易为力。务望严令各部,加深壕沟,固守勿退。中央必星夜兼程,全力增援也。"这回宋哲元态度较积极,回电蒋介石:"北平为华北重镇,人心所系,大势所关。现在已成四面皆敌之形势。通县于今晨三时起,亦正在激战中。职受国家人民付托之重,已决心固守北平,以安人心,而作士气,决不敢稍有畏避也。" 但实际上,此时的宋哲元心中真正所想,还是与日和谈。27日下午,国民政府军委会政训处长刘健群奉命赴北平劝说宋哲元转移到保定,在他的劝说下,宋哲元吐露了自己内心真正在意的地方。双方有这样对话,刘:"蒋先生要你去保定,做出不畏战的姿态,也许由中央应付,还有一线的希望。若果你老在北平,作焦头烂额的应付,太软了只有屈服,屈服的结果是必然一战;太强硬了,便只有一战,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蒋先生的用意和苦心,宋先生你明白了吗?"宋很兴奋地说:"健群兄,你今天来说的,才是合乎人情的真话。他们都对我说是蒋先生要我去保定,准备一战,不要我和日本人来往,所以我真是听得不耐烦。" 直到此时,宋心中想的还是和日本人谈。直到次日,日军大举进攻南苑和张自忠"逼宫",宋的迷梦才真正破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dee823b0717fd5360cdc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