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了说了,我习惯简称鲁迅先生为先生,听着亲切,呵呵 鲁迅先生、绍兴人及我的的几点想法 首先声明,我在绍兴的时候我不说自己是绍兴人,因为我是绍兴地区下面的一个县的,小时候老师说起绍兴,觉得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但走到绍兴外面去,我只能说自己是绍兴人,不是想沾绍兴的光,是因为地方说太小了人家不知道在哪儿。我在绍兴呆了8年,与之始终有一种隔阂,难以融入其中。故而有些问题就看得清楚些,当然也不免有些偏激了。 一、关于先生在绍兴生活的时间问题 先生自18岁(1898年阴历闰三月)离家赴南京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自此后就未在绍兴呆过很长时间。之后在1906年6月(时在日本留学,26岁)因母亲之命无奈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即返回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后于1909年(时29岁)6月回国,先在杭州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1910年8月回绍兴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次年9月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到1912年元月民国成立应时任教育总长的绍兴人蔡元培先生邀请任教育部部员。计这一段时间(共16个月左右)是先生自18岁离家后在绍兴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段。此后,先生只在1913年6月(33岁)、1916年12月(36岁)、1919年12月(39岁)三次回家省亲。其中最后一次把母亲及三弟建人接至北京,此后先生就再没回过绍兴。 二、先生对绍兴的印象或是态度 我们先可以以小人之心或自己的感觉来推测一下,也可以从先生的《〈呐喊〉自序》中窥见一二。先生在绍兴是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历经坎坷,倍受旁人冷眼。“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先生当时离开绍兴是出于的无奈的,而先生对家乡的人们也是“逃避”的,当然如果从少年的角度来说用“痛恨”也是不为过的。自己设身处地想一想,在家庭没落、备受歧视(包括邻里和亲戚)、冷落的环境下,你会对家乡、对家乡的人产生一种美好的感情吗?此其一。 其二,我们看先生笔下的人(主要指其小说)。先生主要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及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所写到的背景和人物很多都是以绍兴为背景或干脆就是写绍兴的,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祥林嫂、阿Q、闰土、“狂人”、孔乙己、七斤嫂等等等等,如果大家看过,请问你对绍兴、对绍兴人的感觉如何?进而再看先生对绍兴的感觉如何?按理说,离乡之人该对故乡有所留恋并有着美好的回忆的,然而先生不然,我想很多人也有同感的吧,这是根据个人的不同经历而言的。先生看到更多的是绍兴人的反面,绍兴的弊端。而同样的,你也可以说这是国人的反面,国人的弊端。但你须知,这是先写绍兴再反映国人的,若张口就是写民族,岂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所以,我以为先生对绍兴并没有美好的感情。 三、绍兴或绍兴人对鲁迅的感情或态度 有一点是不用怀疑的,就是绍兴或绍兴人拿鲁迅作摇钱树,聚宝盆,大把大把地挣钱。先生不知道为绍兴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长作了多少贡献。 但这并不说明绍兴人就对先生很是敬重。据我所接触的绍兴人,似乎对先生很不以为然。最多的一个观点就是“他写了多少小说啊?那杂文能算文学成就吗?”或是“他的人品有问题啊,一天到晚地只会骂人!”我晕!这可是几年前王朔百无聊赖无人理睬倍感寂寞的时候拿来骂先生的话,现在被绍兴拿来骂自己的摇钱树,还显得自己很有思想。我真是服了这些人了。 当然,不可否认,先生不是全人,不是完人,他也有他很多很大的缺点,但我们绝不能以此来否定全部或以偏概全。我们须还先生以平常人平凡人的本来面目。 四、谈点对绍兴人的想法或看法 昨天和一个省城报社来的编辑(她本身是绍兴人)谈起这个问题,此人说鲁迅其实在绍兴呆了没多久,先生不像绍兴人。言语之间甚是以自己为绍兴人而自豪,为先生没长久地呆在绍兴而遗憾。我当时缄口,不想与之争论。须知,凡有所成就者,必不与故乡长相厮守的。此古今皆然。且不说别的地方,仅就绍兴而论,城市广场上的十块墙壁上的十位名人,有谁在绍兴呆了一辈子?(当然,其中把大禹也作为绍兴名人,我不知道大禹地下有知,会不会哑然失笑)算来只有秋女侠在外时间不长,然即使秋女侠一生短短32个春秋,仍能摆脱封建家庭之束缚,毅然决然东渡日本,寻求救国之途,此一份豪情,即为我辈一般绍兴人所不及。故本人一向以为,凡欲有所成就者,必行万里路,方可言事。为何?久居一地,为井底蛙,不足以成事。而绍兴最大的弊端即在于此。排外之情绪空前强烈,自以为江南渔米之乡,物产富饶,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从来都以为外面的人都很穷,故天生有一种自傲,心胸狭窄,心多芥蒂,难以包容外来(指绍兴之外)文明,故外来人很难在绍兴立足。你看绍兴城市建设,在浙江同类地市里(如杭、宁、台、嘉、金)中,是最为“精巧”的,而其经济也多是中小民营经济,找不到一家像样的大企业来。故绍兴人无大气。 又有人说先生不像绍兴人。实在不像的好。记得张承志曾说先生体内流的当是胡人的血,那一种犀利、坚毅、睿智乃至勇猛绝非绍兴人所有。绍兴给世人的印象是什么?精明,吝啬,从来都只为自己考虑,好听点叫“顾家”,属于在一个锅里抢食很厉害的那种,绍兴方言叫“道地霸王”。也因此绍兴在外有名的是“绍兴师爷”,阴,狠,毒,会算计人,但自己做官却不行,不能独当一面,为什么?没有那一份大气啊。我以我为绍兴人而悲,为先生不像绍兴人而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fa3e3d4693daef5ff73d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