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教后感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学概论》教后感 作者:宋雄华 来源:《文学教育》 2011年第20期 内容摘要: 《文学概论》课的教学,要尽可能将文学理论讲得精炼、简洁,同时,尽量将文艺实例举得经典、典型,要通过对文艺实例的具体分析和充分讲解,来进一步加深对文艺理论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具体经典的文艺话题带动学生们的参与性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学会个性化的成长。文学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符号世界,而人生是非常现实的。文学是与人生联系最密切的艺术,文学与人生都是充满人的创造的“作品”。坎坷的人生经验,是文学的宝贵财富。文学可以延展人生,体验人生,提升人生,照亮人生。 关键词:探究性 成长 虚实 创造 《文学概论》课因为比较抽象难懂,一向被中文系的学生畏惧。为了走出这种困境,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不能从理论讲到理论,而要将文艺理论和文艺实例紧密联系起来讲授,让它们相互印证、相互阐发。我的具体做法是,尽可能将文学理论讲得精炼、简洁,同时,尽量将文艺实例举得经典、典型,试图通过对文艺实例的具体分析和充分讲解,来进一步加深对文艺理论的理解,既让抽象的文艺理论能落实到具体的文艺实例中,又让学生能从个别的文艺实例中理解到普遍的文艺理论,甚至能从文艺实例中概括、提升出相应的文艺理论。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具体经典的文艺话题带动学生们的参与性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学会个性化的成长。 一.文学与人生的距离:虚实与入出 文学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而且是人生的奢侈品,人生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方面,文学甚至还要以这些方面为前提。“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①。“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②可见,文学这种高雅的审美活动,要建立在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和温饱等基本生存条件的基础上。 文学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符号世界,而人生是非常现实的。对文学,我们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即与文学的世界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将它等同于现实生活。因为,文学与人生之间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关系,而不是一种对应的现实关系。有人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同情黛玉的遭遇忧郁而死,有人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而模仿维特自杀,有人看莎士比亚的《奥赛罗》而怀疑自己的妻子有外遇,有解放军战士看戏剧《白毛女》要拔枪打死戏中的黄世仁,“一个观剧者看见演曹操的戏,看到曹操的那副老奸巨滑的样子,不觉义愤填胸,提起刀走上台去把那位扮演曹操的角色杀了”。③以上这些,都是对文学艺术世界只知“入乎其内” 而不知“ 出乎其外”所带来的恶果。 二.文学与人生的联系:创造的“作品” 文学是与人生联系最密切的艺术,人生是文学的土壤,文学是人生的花朵。文学与人生,都应该是充满情趣和创造的。“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文学与人生,都可看成人创造的“作品”。“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气的完整的有机生命体。“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完美的人生,也应该是一个环环相扣、不断提升的生机盎然的生命历程。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应该是作家至性深情的真诚流露。“‘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④比较高的人生境界,也应该呈现出任情率性、心无挂碍的赤子之态,洋溢着一片自然本色的天机。 三.人生对文学的影响:坎坷即财富 人生是文学的土壤、基础、源泉,人生为文学提供了创作素材和灵感,文学是作家对人生进行审视、感悟和反省的结晶。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于文学创作,一般强调作家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为文学创作准备条件。但是,也有些生活阅历并不丰富的作家,可能是因为对有限的生活经验有特别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也可能是因为具备异常敏锐细腻的“童心”,而写出了传世之作。这就像王国维所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 《水浒》、《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⑤ 坎坷的人生经验,对文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诗经》中说“ 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孔子说“诗可以怨”,屈原在《九歌·惜诵》中说“发愤以抒情”,以及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 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赵翼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说, 刘鹗的哭泣说等。外国的“愤怒出诗人”,“艺术是表现苦难的语言”,文艺是“人类的苦闷的象征”⑥等说法,以及尼采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都是“痛苦使然”⑦。这都说明,对文学创作来说,坎坷就是财富。 在文学接受中,读者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文本,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对文学世界进行加工、改造、补充和拓展。因此,读者的人生经验越丰富,就越能读懂读深读透文学作品, 从而让文学作品产生更广泛更深入的影响。 四.文学对人生的意义:照亮人生 文学可以让我们延展人生、丰富人生、梦想人生,扩大我们人生的长度和宽度。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⑧。我们也可以说,文学是人的延伸,文学延长了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让我们突破时空的局限,和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从而增长我们的见闻,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一个不同于现实人生的理想性的自由想象空间,假想性地实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一些愿望和梦想。 文学可以让我们感悟人生、体验人生、反思人生,拓展我们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艺术通过典型化的方式, 强化、激化、集中、放大、凸显人生的矛盾,“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⑨,从而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感受,丰富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激发我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深刻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人生。“所有的艺术,本质上都是个人的体验。”⑩“一切的艺术,只有一个目的,即都要对生活的艺术做出贡献。”11“凡及格的艺术,都是为人生的。”12 《红楼梦》第20回写史湘云有咬舌的毛病,“爱”、“二”不分,却使人如闻娇音,更感湘云的娇媚可爱, 《西游记》第99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回来的路上,经书被水打湿,放在石头上晾晒,有几卷经的经尾被石头沾破了,都隐喻了“叹人生美中不足今方信”。 文学可以让我们滋养人生、美化人生、提升人生,增加我们人生的高度和亮度,可以像灯一样照亮我们的人生。文学不仅能滋养心灵,怡情养性,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富,而且能让我们“以发现美的眼光”去欣赏生活,使我们活得更有品位、情趣和诗意,还能不断开阔我们的心胸、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零星感受,尚在不断尝试和继续探索中,肯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请同行和同学们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bdd3f7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