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变化

时间:2022-06-05 21:13: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号:1241304033 姓名:#### 系别、专业:信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绝对原创)

关于家乡的变化



自我记事以来,家乡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我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村孩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九零后孩子,伴着我的成长,见证着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变化更能真实的反应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正确的领导,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我们始终坚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现在的美好结果;始终坚定不移遵守社会主义制度,才取得现在的成就。家乡现在的巨大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

先从人民的日常生活说起,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产品的产生,更能体现人民生活的变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人民了解外面的信息主要是通过收音机,娱乐生活主要是看老式的电影,那时的电影还不是每天都有,放映者是每天晚上轮着村子放的。记得每次放映的时候,总是找一个开阔地,整个全村老少全都出动了,有秩序的做在一起看电影,那时候感觉很幸福。渐渐地黑白电视出现在人民的视野,那时候一个村里有一两个就很不错了。特别记忆尤深的就是每当村民放电视的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像去看放电影那么热闹,全村人都来观看。随着国家各种富民、强民的政策发布,人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以前的“万元户”也不再是富裕的表现,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达到了那个标准了。黑白电视机已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电器。科技


发展更是更替着电器的变换,彩色电视到液晶电视,再到现在的电脑,智能手机。再说一下穿着吧,那时候人民穿的衣服还是比较单一,基本就是灰色的一片,很单调。而现在各种各样的眼神,各种各样的款式,现在不再是是仅仅为了温暖,更是体现自身的个性,性格等各个方面。对于食品方面,中国不仅养活了十几亿人,而且还有粮食出口。自我记事以来,就没出现过挨饿的现象,更多的是父母跟在后面问我们想吃什么!到今天,中国早已完成了惠及全国的温饱问题,现在已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国家的安定,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对于交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面的改变。一个是交通工具的改变,另一个就是交通道路的改变。先从前者的变化说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基本都是自行车,很少有小汽车,而对于拥有自行车就已经感到很幸福、很知足了。而现在从自行车发展到摩托车,从摩托车发展到家用面包车、小汽车,而对于用于农业生产的机器更是多种多样,人民开始告别那种纯劳力的劳作。就以我叔叔家为例,他家里最早的时候是有两辆自行车,后来出现来了摩托车,他就换了摩托车,不仅仅替步,有时还用它做点小生意,也是因为这样他是我们村比较早富起来的。摩托车车换了两辆,现在买上了五菱之光面包车,原来的两个轮换成了现在的四个轮,这说明了人民生活确实是好了。人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交通道路,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一直都响应在祖国各个大地上,通过政府出资以及一、人民集资的方法,让农村原本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光滑的水泥路。同时


为方便做农活 ,现在大多数村民都有自己的手扶拖拉机,既方便了人民的出行,又为农副产品运出去奠定了很好的条件人民也少用了好多劳力,村里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程度,因为很多地形原因,只能人工劳作。正是因为社会的安定,政府好的政策的颁布,人民的腰包开始慢慢的鼓了起来,腰板也比以前硬了很多。

对于住房和农业,更是有显著的变化。我仍然记得我父亲给我说过的一句话,一代人一代房。我祖父给我父亲建筑的就是用石块垒成的瓦房,在那个年代,这种房子就算不错了,但是一到下雨天,屋子好多地方会漏雨。因为在更早的时候,人民大多住的是用泥巴做的茅草房。而现在茅草房早已消失不见,更多的是二层小洋楼,砖瓦房也很少很少了。特别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村里的人砖瓦房几乎就在那三年间全部都消失不见了。我仍然记得,我还特意问过爷爷,是不是政府统一要求的啊。爷爷笑了,他说,怎么会呢!以前我当村书记全村拆迁那是为了腾出更好的土地,现在他们拆房是为了住上更好的房子。我知道爷爷是我们村最早的一批共产党人,他曾经带领全村人拆迁房子开垦土地,创下了全县人均粮食最多的村子。我知道这都是那些老一辈的共产党人带领村民艰苦奋斗的结果。过去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给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做出了榜样的作用。现在,人民的富裕使人民更注重物质的享受!同时现在新农村建设,好多乡镇都盖起来了小区房,使人民真正能过上城里人的房子。2006年以后,家乡的农民再也不用交农业税,同时如果种植粮食作物小麦,每亩地还有将近50元的补贴。也就是说不用交钱,国家还要倒补。这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c3b088aa00b52acfc7ca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