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教学 《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教学 本论文主要论述《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欢迎大家借鉴! 摘要: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文化学习英美文学就是不可行的。《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又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所以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对《圣经》文化的导入与讲解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圣经》文化;英美文学;教学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提到《圣经》英格兰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莎士比亚,是英格兰造就了莎士比亚,但造就英格兰的却是《圣经》。《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基石,它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从词汇语法到修辞立意。很多文学家也把《圣经》作为自己创作的艺术源泉,从中获取灵感。 因此,每个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圣经》文化,也就是说《圣经》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 《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 西方文化也被称为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精神是西方文化的根基,也就是一种博爱精神,它告诉世人要和睦、互爱、宽容。在基督教中爱是博爱,爱是不仅仅意味着爱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包括爱自己的敌人。《圣经》始终鲜明的贯穿着仁慈、宽恕和博爱的基督精神。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世界上一部最具有影响力的书籍,已被译成一千多种不同的语言,且每年的销售量一直居于世界畅销书之首。它对英美文化的影响力很大,为英美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主题。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早期悲剧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被誉为一去永世不衰的“爱”与“美”的赞歌。这一悲剧通过描写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大家族的世仇纷争与两家儿女之间的生死爱恋,反映了美好的生活原则被邪恶的仇恨激起的情愫所破坏。然而这一悲剧的结局中透漏着“和谐”的意味,表达了一切向前看,积极乐观的精神。融汇了《圣经》中的精神――用“爱”去感化一切罪恶。伟大的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代表作,三部著名的史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这三部巨作就分别取材于《圣经》故事中的《创世纪》(Creation)《路加福音》(Luke)《士师记》(Judges)。弥尔顿一生生活在基督教的氛围中,因此深受传统基督教的熏陶。《圣经》对弥尔顿的生活具有很深的影响力,是他创作的源泉。 很多的美国文学家也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19世纪的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Walt Whiteman)的代表作《草叶集》(Leaves of Grass)中有一章《亚当的子孙》(Adam’s Children),共16首诗,诗人在第一首、第八首以及最后一首中引用了《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基督教精神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美国作家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代表作《红字》(Scarlet Letter)中的主人公用爱去“净化”了自己被玷污的灵魂,最终获得拯救。英国诗人斯宾塞(Edmund Spenser)的代表作《仙后》(The Faerie Queen),美国作家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代表作《白鲸》(Moby Dick)等等不计其数的英美文学作品都深深被基督教精神影响着。 二. 《圣经》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语言不仅仅反映文化,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自《圣经》问世以来便对英语语言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圣经》是西方历史、社会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圣经》中的一些语言早已渗透在英语的日常生活用语当中。了解这些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西方人交流,也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学作品。 1.词汇 英语中有大量的词汇是与《圣经》、上帝有关的,比如上帝(God)、基督教(Christianity)、耶稣基督(Jesus Christ)、天堂(Paradise)、牧师(Priest)和祈祷(Pray)等等。一些日常用语更是直接源自《圣经》,用于人们日常与他人道别时说的再见(Goodbye),原意是《圣经》中的“愿神与你同在”(God be with you)。还有美德(grace)、千年(millennium)、讲座(lecture)等等。 此外,在西方,父母给孩子起名字会直接使用《圣经》中的名字,比如女孩的名字,Mary(耶稣母亲的名字),Anna(神的面或神的容貌),Eve(生命,赐予生命)等等。男孩的名字,David(犹太民 族英雄)、Peter(耶稣弟子)等等。 2.习语 《圣经》中的故事广为流传,形成了大量的习语,也因此英语的口语和书面表达得到丰富和扩展。 2.1 “the apple of the/one’s eye”(眼中的瞳孔) 源自《圣经・旧约・诗篇》第十七章“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另《圣经・旧约・申命记》第三十二章也出现“He kept him as the apple of hiseye”(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现在被译为“掌上明珠”,表示非常特别珍贵的东西。 2.2“an aye for an eye”(以眼还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1c6488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