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篇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4、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做事勤勉,说话谨慎,求教于有道德的人来端正自己,这就是好学的人。) 5、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其实还不够。) 9、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 10、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去远方求学或工作,如果必需要去,一定要告诉父母去的具体地方) 11、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多年不改变忘记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尽孝了) 1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们的高寿,自己长大了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而忧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76dbea783e0912a2162a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