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7.1子曰:“述而不作①,信而好古,窃②比于我老彭③。” 【注解】①述,陈述、传述(前人已有的学说)。作,创作(新的学说)。②窃,私下。③老彭,人名,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老子和彭祖二人,有人说是彭祖一人。彭祖,传说是颛顼(zhuān xū,五帝之一)的玄孙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姓钱,名铿(kēng),尧封之于彭城。彭祖善养生,会导引之术,活到800岁。 【翻译】孔子说:“(我)只传述已有的学说却不创作新的学说,相信并喜爱古代的文化,私下把自己与老彭相比。” 【评述】本章是孔子对自己的著作和教学思想的概括。他认为自己像老彭一样,“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其实,这是孔子的自谦。他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围绕古代文化典籍做了大量工作,可谓是既“述”又“作”。 7.2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③于我哉!” 【注解】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何有,宾语前置,具有什么。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不会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具备什么了?” 【评述】本章亦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当然也表现他对修身的精益求精。 7.3子曰:“德之①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解】①之,可理解为“取独”,也可理解为“提宾的标志”。②徙,迁移,引申为“奔赴”。 【翻译】孔子说:“不能培养美德,不能讲习学问,听到道义却不能奔赴去做;有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呀!” 【评述】本章反面论述了修身的具体要求。孔子只是担忧,并不是自己身上有这些缺点。既然能时常担忧,不断反省自己,那就可以避免上述缺点,使品德趋向完美。这也是针对时弊而发的,当时的君臣士庶在这些方面不都有许多令人担忧之处?我们呢? 孔子对仁德精益求精之心和忧国忧民之情,令人感动。 7.4子之燕居①,申申如②也,夭夭如③也。 【注解】①燕,通“宴”,安逸,安闲。燕居,指退朝而处,闲居。②申申如,安详舒适的样子。③夭夭如,颜色和悦的样子。 【翻译】孔子退朝闲居的时候,安详舒适,颜色和悦。 【评述】本章是门生记叙孔子闲居时的仪态——内心安详舒适,外表颜色和悦。修身达到极致的境界,则不仅在为学修德时能表现出良好的仪态,即便在闲居时亦能如此。 7.5子曰:“甚矣,吾衰也①!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②。” 【注解】①可以理解为主谓倒装句,相当于“吾衰也甚矣”。后一句同此。甚,厉害,严重。②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四子,周武王之弟,鲁国的始祖,孔子心目中的古代圣人之一。 【翻译】孔子说:“我衰老非常严重了!我没有梦见周公也很久了!” 【评述】孔子的“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源于周公的“明德、慎罚”的治国原则。孔子在学术思想上继承了周公治世治国重在人类精神道德建设,尤其重在修民之德的思想传统。孔子盛赞周公的文治武功,而且向往能够践履躬行周公之道。本章是孔子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但大道却仍未能施行。所谓不复梦见周公,未必是真的说梦,而是未能推行大道的隐语。从唯物历史观来看,行周道以救世,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反动,这要与孔子所处社会性质联系起来认定孔子是哪个阶级的代表。不过,孔子爱周礼、行周道是为了救世救民,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摘自顾鸿安《论语解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02231eff00bed5b9f31d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