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读《屈原贾生列传》有感 “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源自于贾谊《吊屈原赋》,他为何替屈原这样发问,又为何心生悲凉呢? 屈原,这么一个博闻强志、忠心效果之人,王甚任之。而那上官大夫却嫉妒其才能,进谗言而使王疏屈原。屈原因君主被谗言蒙蔽而担心,又为自己因正直不被接纳而痛心,只得作《离骚》以述心中的忧郁及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及至亡国之时,仍不得机会,无奈行于汨罗江岸,向渔夫叹道“举世独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世事之颠倒黑白,已经到了他无可挽回的地步了,绝望的他就这样坚定地走向死亡。 回过头来仔细看看,竟发觉他一路走来只身一人。他尽心竭力做个品信忠厚,心地端正的人,可仅得君主一句赞美有何用?他入则议国事出号令,出则接宾客应诸侯,可小人一面谗言之词就抵消了一切倾心付出。面朝汨罗江,他在问:身怀美玉品德高啊,处境困窘向谁献?众人不知其异彩,谁又懂得 其志向之从容坚定?古代圣贤难得同世而生,谁又明白其中的缘由?经历了如此之多的忧患,强忍住心中的悲愤不平,无人可诉说,但只求后人能效法其志向,便不畏失去自己的生命。 贾谊,一个与屈原于不同时代的人,却有着与他何其相似的遭遇。得君主赏识而后被小人所害,贬谪至长沙。在渡湘水时,想起屈原于自己的经过竞有几分相似,便作《吊屈原赋》,一则凭吊屈原,二则排遣胸中的愤懑。感叹当时圣贤处境之艰难,奸诈之人却得志猖狂,世人失去了辨知对错的能力,屈原只得承担这飞来横祸。贾谊又联想到自己的遭际,不免产生悲痛抑郁之情。于是长叹“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然后又遗憾于屈原未择得一个明君,实则也是为自己同样的过失而惋惜无奈。 再说那突如其来的猫头鹰,预示着贾谊的期限已至。又是未尽其至而先走的悲剧,为何造化偏要为难这些贤德之人?然而贾谊不畏惧死亡,他认为有生则有死,只是死的原因不一样罢了。那些沽名钓誉,趋炎附势之人,只会贪生怕死,而真正有道德的人是愿将身躯托付给命运的,哪怕是不被人理解的。 故由上可知,圣贤尽忠如屈原、贾谊者,虽遭人陷害,失其报国之机会,仍不失爱国之心;虽抑郁不快无人诉说,仍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虽面临死亡,仍勇敢坚定地迈向前;虽离开人世,仍受到后人的敬仰。只可惜国人始终无法理解他们。若人们都能擦请了双眼,大概就无须圣人苦叹“独壹郁其谁语”了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0d463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