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诗研究专题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编辑出版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相对“文学”家族其他叙事成员而言,新诗“视野”开阔,极具先锋、挑战性,是中国文学“现代性”开掘的劲旅;它在文化建设上的自信,可以就其“丰神情韵”、“筋骨思理”不同取向得以领略,循此可遥接唐诗,以期深入体会中国文学伟大的抒情传统,及其辉煌复兴的愿景。 二、课程教学要求 精读文本 三、先修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难点:诗化与非诗化 重点:本土化与现代性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六、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新诗批评的多种途径; (2)新诗与中西文学传统; (3)新诗发展的几个阶段; (4)“非个人化”名篇解读; (5)名家研究 2.重、难点提示 (1)诗化与非诗化 (2)本土化与现代性 七、实验教学内容(无此项内容) 八、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一 二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新诗批评多种路径 新诗与中、西文学传统 新诗发展的几个阶段 “非个人化”名篇解读 名家研究 6 6 实验教学 三 6 四 五 8 8 34 总计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考查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中国新诗总系》,谢冕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2]《谈艺录》,钱锺书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 [3]《废名集(四)谈新诗》,废名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中国现代主义思潮史论》,孙玉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5]《“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姜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二十世纪的诗心:中国新诗论集》,(新诗研究丛书)吴晓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7]《个人化历史想象的生成》,(新诗研究丛书)陈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e17aed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