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摘 要】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然而,在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农村中学缺乏有效的体系和相关的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中学开展得并不理想,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此类课程,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说过:“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我国现行课程体系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深陷于分科教学的泥淖之中,存在着种种缺陷:谙熟学科知识和训练学科技能,忽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侧重于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偏重书本知识的习得,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掀起了一次次的教育改革。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在深刻的分析了上述一些弊端后,鲜明的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诞生既适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1 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一种“传承”教育、“灌输”教育,这种教育压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和强化,随着接受教育时间的延长,这种方式越来越淡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一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要研究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等方式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因此课程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这种生成性的活动课程,极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2 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当今世界人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再加上一些社会影响,他们变得自私自利起来,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更谈不上合作。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及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地重视了对孩子的合作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孩子们需要完成一个小研究就要分组,在与同伴的分工合作中,他们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课程行之有效的常常使用的组织形式之一,慢慢的孩子们将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甚至能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技巧。 3 有利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现在社会人们要学会掌握大量、准确的信息有利于自己目标的确定,可见信息就是财富。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一味注重知识的传承,学生往往采用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们不需要再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和资料,学生们忽视了搜索、收集信息的重要性。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为了完成某一个小课题,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并要整理信息,选取恰当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完成课题。 4 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一些动手操作的过程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与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 5 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人们普遍把履行道德责任视为人之美德。自古我们就有“以天下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古训。强调的都是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健康问题、社区建设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环保问题等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课题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和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应该引导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徐冰鸥等.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社会课程实施状况的个案调查[J].基础教育学报,2001 4 王建军等.教育改革的桥梁:大学与学校伙伴合作的理论与实践[A].黄显华等.一个都不能少——个别差异的处理[C].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2 5 周可桢.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6 段清波.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初探[J].河南教育,2004 7 张新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评价的多元性[J].教学与管理,2006 8 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 刘启迪.论综合课程的绝对性与相对性[J].课程.教材.教法,1999 10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02e169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