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

时间:2022-12-23 17:23: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觉数量最多、保留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冲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朝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号。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顺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朝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盛行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连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活着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有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庞大成绩,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聪慧的结晶,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品级和权利的象征。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前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觉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工艺精美,音域能够达到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有和音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留较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编钟音乐清脆敞亮,悠扬悦耳,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头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基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宝贵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钟,但它们都没有成为乐器,这是因为,这些钟的


截面是正圆形的,声音持续时刻太长,唯独中国的编钟,它的截面象两片瓦合在一路,因为钟体扁圆,边角有棱,声音的衰减较快,因此能编列成组,作为旋律乐器利用。 在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有65件,是迄今发觉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它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千克,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活着界乐器史上是唯一无二的。更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曾侯乙墓编钟的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全,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先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因此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阻碍。 即便在今天,铸钟仍不是一件易事。有的编钟形体专门大,高度超过一米五,制造时需要用136块陶制的模型组合成一个铸模,灌注摄氏近1000度的铜水才能取得。从出土得编钟来看,它们不仅音调准确,而且纹饰极为精细,这说明商周时期对青铜模具的制造技术运用的极为熟练。 编钟在铸造时,除考虑钟的美观,还要注意它的声学特点。这钟被称为枚的突出,就不单单是一种装饰,它还能加速声音的衰减。 曾侯乙编钟在一个钟上能敲出两个准确的音乐,这一现象一度令人感到惊奇和困惑。经声学检测发觉编钟能发双音的机制在于它的合瓦形状。当敲击钟的正面时,侧面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面时,正面的振幅为零。如此双音共存一体,又可不能相互干扰。 或许是过于复杂的缘故,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今天,人们借助现代科学的手腕,才得以了解编钟的隐秘,领略前人聪慧的辉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09f6d4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