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版画及其特点 通过对版画艺术的深入学习,对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版画是绘画的一种,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门类,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按使用材料可将版画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瓷板画和纸板画,丝网版画等;按颜色可以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按制作方法可以分为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等。下面我将对所熟悉的木版画、铜版画和丝网版画的特点分别进行阐述。 木版画,不仅历史久,数量大,而且形式多样。在近代印刷术兴起之前,它是唯一可藉雕版刷印大量复制的艺术传播形式;在有了近代印刷甚至现代印刷之后,木版画的社会职能虽然明显地缩小了,但是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仍以其特有的魅力流传于世。木版画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审视一件具体的作品,尽管都是体现民族的基础,但就其艺术、技术的表现而言,仍然有高下、粗精、巨细之分,而在人民感情的表露上,却往往是加工越少的,甚至是表面粗糙的,越能看出其真情美意。 木版画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刀法刚劲有力,黑白相间的节奏,使作品极有力度。同时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风格。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排。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铜版画,也称“蚀刻版画”、“铜刻版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版画的一种。指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属于凹版。。从德国的丢勒、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国印象派的马奈、莫奈、西斯兰、德加等直至现代的毕加索、马蒂斯诸大师都留下了十分精美的铜版画作品铜版画绘制工艺相对复杂,为现代三版(铜版、石版、丝网版)之一。铜版画的原理:用金属刻刀雕刻或酸性液体腐蚀等手段把铜板版面刻成所需图样,再把油墨或颜料擦压在凹陷部分,用擦布或纸把凸面部分的油墨擦干净,把用水浸过的画纸(厚些的版画专用纸为好)覆于版上,用铜版机机器压印,将凹处墨色吸沾于纸面上,形成版画。 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它有如工业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称做丝漏版画,丝网印刷目前在商业上得到大量的运用。它可以用来印刷广告、包装物、路牌、衣饰图案等等,可以说随处都能见到丝网印刷的物品,它以制作快捷、经济,大小灵活,便于制作和印刷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作为版画家族中的奇葩,丝网版画的出现,已成为世界版画的主流,是一种颇具当代性的版画品种。 张桂林是丝网版画界泰斗级的人物,其画作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生命》系列、《角色》系列和《鱼》系列,其一系列作品多以鱼为主角。作品所表述的是:鱼就是一个社会,一个世界,画面中大鱼吃小鱼,鱼再自投罗网,鱼在笑鱼在奔跑〃〃〃其实是在借鱼来表达对人的关注,揭示人类生存的本质,借鱼的形象来表达对社会的关注,提出问题,认识生活。 由于丝网版画观念新,接受新事物快,注重物性探索,加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材料的改进,使得丝网版画语境转换、图式更新、技法精进,加速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欣赏层次的上升,版画这门艺术形式会更加的深入人心,也会涌现出更多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7a0b2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