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有答案)

时间:2023-04-24 17:34: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选修一 LS20100203 3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

编写人:吴超群 审核人:胡兔福 编写时间:2010.12.23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学生自找资料,学习商鞅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亡的学习,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合作探究,小组竞赛、讨论质疑。 【知识链接】

商鞅之死,富国强兵的秦国和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由于守旧势力的反扑,商鞅为变法献出生命,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商鞅之死 【知识梳理】A级)

1、原因:①商鞅变法触犯了贵族利益,受到贵族强烈抵制和抗拒②秦孝公去世

2、过程: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3、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等措施保留下来

归纳:①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②秦孝公去世→失去依靠;秦惠文王即位→守旧势力复仇。 【思考探究】B级)

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徙木立信)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认识: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

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知识点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知识梳理】A级) 1、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



变法前

变法后

经济上 井田制为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封建中占统治地位

央集权制

军事 秦兵不敢东向

全国皆军、惟军为荣,虎狼之国 外交上 “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 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 文化上 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生活上 陈规陋习 移风易俗 性质

落后的奴隶社会

新兴的封建社会

2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3、商鞅变法特点:①改革最彻底;②改革较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习俗等各个方面;③持续时间最久:18年,两次颁布变法令;④作用最显著: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实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 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思考探究】B级)

2、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答: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 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 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知识梳理】A级)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

3、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如变法中二十等爵制明确规定按爵位高低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 【思考探究】B级)

3、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答: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合作探究】C级)

4、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经种下。

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 ,虽然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5、材料题:

材料一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志》

材料三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今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秦始皇时封建土地制度确立。 ——《史记•秦本经》

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答: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法定下来。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则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②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初税,在全国范围统一实行封建土地制度。 【课堂演练】B级)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新的经济基础的确立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

A、废井田,开阡陌 B、建立了二十等爵制C、实行连坐法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改革和变法,其中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是( D

A、管仲在齐国的改革B、李悝在魏国的变法C、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

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4、秦国之所以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及诸侯国进行祝贺,主要原因是( A 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5“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B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支持 D、人民大力拥护

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 C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7、秦国商鞅变法有其历史局限,下列不是其局限是( C

A、轻罪重罚 B、户赋、劳役沉重 C、国情依旧如故 D、旧制度、风俗文化仍在 8、下列对商鞅变法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9、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圣人荀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荀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C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10、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先后排列应是( A

①初税亩 ②国人暴动 ③商鞅变法 ④盘庚迁殷 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学习反思】 你掌握的知识: 你存在的疑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a12666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