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藁城区梅花镇木连城小学 李慧改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老师,李老师的儿子也姓李,可以说他是李氏之子。指着一位学生:你姓什么,可以叫什么? 生1:我姓杨,可以叫杨氏之子。 生2:我姓郭,可以叫郭氏之子。 生3:我姓王,可以叫王氏之子(女)。 师:子代表儿子,女代表女儿。 师: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板书:杨氏之子,一起读题。(生齐读题目)什么意思,谁来说? 生:杨家的儿子。 师:“之”在古文中一般解释为什么? 生:的。 二、读通课文 《杨氏之子》这是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文言文看似很短,但不像我们平时的课文那么好读。怎么读好它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三、读懂课文,体会“聪惠”: 1、这个姓杨人家的儿子怎么样?请同学们读第一句,你了解到了什么?(姓杨人家的儿子是梁国人,当时只有九岁,非常聪明。) 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了解到了杨氏之子生活的国家,以及年龄、性格特点。“甚聪惠”的“惠”通“慧”,“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 那么,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孩非常聪明呢?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杨氏之子”聪惠的语句。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那他聪明在哪儿呢? (1)“儿应声答曰——” 说明他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不假思索地回答)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 (3)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说明他很会说,善于言辞。像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是——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对答如流、能言善辩。 师相机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 五、小结 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尴尬的局面。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六、拓展阅读、 1、同学们,《杨氏之子》这个机智的故事选自哪一本书?——生:《世说新语》 2、出示《世说新语》简介,师读。课后希望同学们找到这本书来读读,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板书: 聪 会听 杨氏之子 反应快 惠 会说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一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的古文,但故事风趣睿智。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设计,以情趣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品读课文,体会语言魅力。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导入时,我用谈话的方式导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巧妙地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紧接着出示:《杨氏之子》。学生理解课题,初读之后与现在的白话文对比,并弄清古文与现代文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文言文难理解。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消除畏难情绪。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学生初读课文语速过快,停顿不准确。于是我采取教师示范朗读,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讲究断句。然后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自然会增添一些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三、以读促悟,探究生趣 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让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问: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再问: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杨氏子甚聪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 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回答”体会杨氏子的聪惠, 三、感悟学法,学以致用 在讲解完杨氏子聪惠的时候,最后,在教学小结时,我向学生们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简介,激发他们读懂其它古文的兴趣,使得这堂课不单教会学生读懂《杨氏之子》,还能学以致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3713ea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