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报道看灾难报道中的人性关怀

时间:2022-05-17 00:39: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汶川地震报道看灾难报道中的人性关怀

作者:明

来源:《新闻世界》2008年第07

请不要对灾区的孩子们说:你要坚强请不要在采访中让受伤的人们再次心理创伤请不要在报纸或电视上过多出现血腥的画面报道”——在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的时候,专家们开始呼吁对灾区群众和关心灾区的人们进行更多的人性化关怀。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遭到巨大灾难人们的帮助已经从简单的物质援助延伸到了心理层面的援助。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心理专家赶赴前线,帮助灾区的人们渡过心理的难关,预防P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而在新闻报道方面,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体现出了巨大的时代进步。首先是信息的及时全面公开,此次地震报道的开放态度不但赢得了来自各方面的赞扬,同时也证明了把真相通过媒体最早地传播出去才是最好的抵制谣言的方式。经过2003年非典报道的诚信危机之后中国灾难新闻的透明度有了质的飞跃的一个体现。

其次是报道视角从泛政治化到关注民生、关注人性、关注灾难中人与人的命运的转变。实际上,从真正意义的新闻产生开始,无数的学者、从业人员和研究者都在呼吁报道的人性化、人道主义精神。在此次的地震报道中,无论从报道的数量、全方位,到报道的生动和细节化,都是值得新闻界骄傲的。然而,在很多值得骄傲的成绩背后,我们的新闻采访和报道还应该更多地关怀在灾难中的人们本身,更多地体现作为同胞而不仅仅是新闻采访者的人文情怀。 关注在事件中的人及人的命运是新闻最核心的要素,尤其在灾难新闻中,对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要求是最为强烈的,也是最为敏感的。因为一旦处理不好,会给新闻报道中的当事人及受众产生二次伤害。这其中,重庆的《旅游新报》错误明显,把巨大的灾难当成玩物,策划了几个穿着三点式的模特在灾区倒塌的现场骚首弄姿,拍摄供人赏玩的轻浮照片,简直就是对人类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公然挑战。

赴灾区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表示,应把灾区心理援助期限推向20年。因为当年台湾地震的心理援助进行了10年后,还有人出现症状。而目前被太多人关注的敬礼娃娃郎铮、喂奶的女警蒋小娟,已出现二次心理创伤。反复回忆让郎铮和蒋小娟濒临崩溃,他们开始拒绝访问。北川中学许多学生也出现各种症状。很多单纯追求新闻的记者做法粗暴,他们让孩子写下灾难经历和去世家人。孩子流泪写完,他们撕下后就扬长而去。

这让我回想起多年前,在北京某家日报的一次评报会上,一位副总编狠狠批评了一名责编,因为这位责编当天这样编发了一条新闻:《狠心女厕所产子抛弃》,报道一位无名女青年在厕所产下孩子,包好后离开,后被好心人捡回。这位男性副总编表示,一名年轻的母亲,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不能收养自己的孩子,而只能偷偷在厕所里生下并丢弃,想想都让人万分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0ffd5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