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现象的理论是: 一、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现象 (一)社会促进: 社会促进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会促使他的活动完成,提高他的活动效率,所以又称社会助长。 美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在1898年对结伴效应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自行车选手在有伙伴的情况下,比单独一个人骑得快,骑车速度提高了30%。为了检验这个结果,他又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例如,他安排40名儿童尽快转动钓鱼竿线轮绕线,既安排儿童单独绕线,又让儿童两两结伴绕线。结果发现,结伴绕线的速度更快一些,这进一步证实了结伴效应的存在。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运动员比赛时,如果有很多观众为他加油鼓励,他往往能顺利甚至超水平发挥,所以在比赛中东道主更容易获胜。试想,教师上课如果面对稀稀拉拉的学生,无人反应;演员如果面对寥寥无几的观众,无人喝彩,那他们的效果和热情都会大打折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观众效应”在起作用。 不管是结伴还是观众,都有可能促进活动的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促进作用的产生只是依靠他人在场,而并不依赖个体之间的有意竞争。如果个体之间有意竞争就不属于社会促进的范畴了。另外,产生这种促进作用仅仅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有时候,结伴效应会以另一种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社会干扰。 (二)社会干扰 社会干扰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会干扰他的活动的完成,抑制他的活动效率,所以又称社会抑制。 有时候,我们写一篇文章或演算一道复杂的习题,或者是学习一些新东西,有别人在场时非常容易分心,令人拘束或烦躁。这时我们倒宁愿孤身独处,拥有自己的空间,以便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有研究表明,如果要求大学生学习一些无意义音节,他们在观众面前学会这些音节花费的时间要比他们在独处的情况下所花费的时间多。这就从实验上证明了社会干扰的存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25c9f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