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安娜

时间:2023-11-24 01:5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眼中的安娜

——读《安娜卡列尼娜》后感

本书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通过安娜的爱情遭遇,展示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入冲击着俄国的传统思想。女主人公安娜的爱情悲剧,就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新旧思想激烈拼搏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在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后,我认真拜读了这本名著。当盖上书本,我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安娜躺在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等待着火车从她身上轧过的场景。一颗曾经那么动人的、真挚的、生气勃勃的生命之星划过天际,终极陨落在她爱恨开始的铁轨上。我不禁想起书中安娜出现的第一个场景,那是安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为哥嫂调解矛盾,在车站初遇青年军官渥伦斯基。那时的她整个姿态上所显露出来的优美文雅的风度,带着几分特别的柔情蜜意的脸庞,穿着优雅大气,似乎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来赞美她都不为过。

在我的印象里,安娜是可怜的,她虽然出身极为高贵是柳拉克王室的后代,是别人眼中遥不可及的上流社会贵妇,生活养尊处优。但是她从小父母双亡,17岁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由姑母做主嫁给了37岁的省长卡宁列。如果说拥有一段没有感情作为基础的婚姻是可悲的,那么嫁给一个长着一对讨厌的扇风耳、肥头大脑,野心勃勃,虚伪透顶,一心想向上爬,不仅不关心妻子孩子生活,甚至和妻子谈话也像工作一般,先先写下大纲,然后一条一条念的丈夫更是个悲剧。

与此同时她也是勇敢的。她内心世界丰富崇高,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在莫斯科的舞会上发现自己对渥伦斯基产生了不一般的感情时,她先是选择逃避,回到彼得堡。离开莫斯科的时候,她以为从此以后和渥伦斯基不再有交集,却不想渥伦斯基也紧随着来到彼得堡,并且设法参加一切能见到她的舞会和宴会,并对她展开热烈的追求。起初,安娜一直抑制自己的情感,可是到最后当她发现她无法拒绝渥伦斯基的热情,以及他所给予她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时,她没有像其他贵妇人一样,偷偷摸摸当情妇,以丧失个性的人格尊严来获得上流社会的默许。相反,她坦诚的对她的丈夫说:“我爱他„„我憎恶你„„。”她宁愿把自己置身于同上流社会相对立的地位,宁愿受上流社会流言蜚语的侮辱,也要选择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以及令人羡慕的名誉,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和渥伦斯基一起去国外旅行并且开始同居生活。遗憾的是安娜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渥伦斯基对她的爱情的逐渐冷淡的态度,她用贵族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自己的爱情的方式以及上流社会无休止的迫害,让她陷入了空前的绝望和孤立无援的窘境。她不再对渥伦斯基抱有期待,可她既不可能回到丈夫卡列宁的家里,也不可能继续过着这种难堪的同居生活。这些都最终成为加速安娜死亡的催化剂。全书虽然以安娜的死亡终结,但是卧认为安娜的形象具有永恒的魅力,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周俊 13治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6e48d85ef7ba0d4b733b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