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剧《雷雨》的演出谈创新教育

时间:2023-01-18 13:39: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话剧《雷雨》的演出谈创新教育

山东省临沂第十九中学 尹纪苓



内容提要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创新教育”是目前教育的一个焦点。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了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迫在眉睫,不能等闲视之。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再次,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最后,要善于捕捉、激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到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名剧《雷雨》时,我们觉得如果再按照以前那种“自读——探究——合作讨论——指导点拨”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趣味肯定不大。于是,我们决定将本课排演成话剧,在班内演出。我们采用自荐、他人推荐、老师指定的方法每班选出1—2名导演,然后将选演员、选场地、组织排练等事情全部交给导演安排。本来我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毕竟台词太长,想熟练背诵并把握人物内心的感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课程安排又紧,学生排练时间不多;谁知,出人意料的是:周六周日学生就把台词背熟了,而且表演基本成型。各班演员在本班演出时,学生们时而被感动得掉下眼泪,时而悲愤,时而激动不已,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此活动推向全校,我们从各班精心挑选了表演出色的学生,分成两组,在学校礼堂内公演,全校师生观看,引起了轰动。 在整项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学生会的同学帮忙借服装、道具;美术班的同学精心设计了海报,分贴校园各处;导演和演员们对表演投入了全部精力,听取周围人的意见,反复琢磨,精益求精。总之,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无疑是一次体现创新教育的活动。

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早在30年代,陶行之先生就积极倡导创新教育,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曾就传统教育缺乏创新性的弊端进行过批评,匈牙利心理学家卡尔扬的研究实验报告表明:儿童在创造思维测验中,已经表现出相当的能力。许多生理解剖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最杰出的科学家,也不过用了大脑资源的十分之一。由此看来,创造力并不神秘,每个人都具有,关键看是否被开发以及开发的多少。现在很多国家都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泽民总书记在三次全教会上指出: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不能等闲视之。这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能否走在世界前列,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应大力提倡推行“创新教育。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

二、创新教育的涵义

全国优秀教师蔡澄清在《语文教学断想》中提到:“创新,就是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创新,就是独立创造,推陈出新;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另走新路;创新,就是破旧立新,创造特色。总之一句话,创新就是走前人未走的路,干前人未干的事!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层次的要求。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主张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客观世界规律性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追求、探索和发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性个性倾向的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主体。教育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塑造和改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地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动过程。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人,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是个性的充分发挥,而不是没有个性的“平均发展”,其核心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创设环境和激发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大力提倡和开展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鼓励创新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必须在创新的教学实践中来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者,创新的教师,才能出创新的学生。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思想上破旧立新,形成新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生观,冲破教育的旧“情结”,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现代教育科学观念,没有改革和创新的意识,是很难有创新教育行动的。每一位教师,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上,都必须思想先行,行动跟上,才能真正成为创新教育的实践者和排头兵。

2.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单纯讲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从讲解为主向启发诱导转变,从教师说了算向师生平等、民主合作转变。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一定程度地独立作出决定,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放弃对学生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起来,除了听取老师的传授外,还要学会如何寻找工具及寻找什么样的合适工具去获取为自己所需的知识,同时懂得如何分捡、合成、提取和加工信息;放弃单纯的知识传授,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事物主动思考的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和善于使用信息系统提取合成信息的能力和大胆提出有创新设想的方案等等。也就是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见解,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核心,从智育入手,面推进创新教育

3.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因此,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极为重要。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在传授知识时,可让学生充分参与意见,开展课堂讨论,也可师生竞相登场。如学生在班内看完《雷雨》后,教师便提供机会,让学生向演员提问,学生可将自己看课文时的疑问一股脑儿提出来,师生共同商讨剧中人物。此外,还可在一周内选取一节课作为“歌曲欣赏课”或“美文、诗词鉴赏课”或“开新闻发布会”等等,使师生各抒己见。这突破了传统教学的藩篱,使信息变单向传递为立体传递,师生思维相互碰撞,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看法。在写作教学上也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如在常规作文中穿插“自由作文”——自命题、自选材、体裁不限,定时完成;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写“课文随笔”——只要与课文有关的东西都可入文:作者、内容、特色等等,可评、可议、可感,也可虚构故事,自由发挥。如演完《雷雨》后,学生针对演员演出情况或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议,或写观后感;导演和演员写手记,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针对现代文中词语较多、而且又枯燥无味、学生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f109a99ec3d5bbfc0a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