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主题思想:借小石潭周围景色的幽深冷寂写出被贬官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文章框架: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作者时而欢悦(心乐之),时而忧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孤凄悲凉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是移步换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原文巩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互相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的样子,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时隐时现。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面竹子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旁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小石潭周围的环境过于凄清,所以不能够长时间的停留。 中考题实例 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由快乐到孤凄悲凉的感情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1分) 2、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以上是全国其他省市中考题的同一问题的不同问法,无论怎样问,抓住中心和主旨来答题不会有错) 比较阅读示例 主要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被贬后比较,还可以和《醉翁亭记》欧阳修的不同表现比较。 再次友情赠送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陋室铭》四篇作者都是被贬,但是表现却各不相同。 《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借小石潭周围景色的幽深冷寂写出被贬官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迁客以己悲的代表) 《醉翁亭》宋 欧阳修虽被贬但是积极治理地方,让滁州百姓安居乐业,体现乐观旷达与民同乐的情怀(古仁人不以己悲的代表) 《记承天寺夜游》 宋 苏轼 也是被贬,抒发的感情是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综合来看,抒发作者旷达洒脱的情怀。(不以己悲的代表) 《陋室铭》唐 刘禹锡 作者被贬官后独居陋室,写陋室环境的简陋和景色的美丽,还有作者交往的高雅,写出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69d87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