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 基础知识 (一)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 文言词语 1、词类活用 【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3、一词多义【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 ②卷石底以出(而 )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4、常见实词 【篁(huáng)竹】竹林【珮(pâi)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寒冷【以为】作为【卷(quán)】弯曲【坻(chí)】水中高地【屿】小岛【嵁(kān)】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yǐ)然】呆呆的样子【俶(chù)尔】忽然【逝】去,离开【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cī)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幽邃(suì)】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 二、 阅读探究 1、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答: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答: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答: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水清鱼乐 答: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游鱼 、 鱼影 、 日光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水 ,却又无处不在写 水 5、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答: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6、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答: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7、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8b5afb050876323112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