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韵词音之(五)风雅田园中背记片段 1. 中国诗歌里的田园,其实是我们的生命从喧哗走向诗意宁静的一次回归。 2. 儒家这种独善其身的思想,和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综合起来,给中国文人奠定了一种文化的基础,就是隐逸的文化。 3. 比实现更高的是超越,而超越有时候体现为归来。一个生命有弹性的人,能够懂得把握的人,知道适可而止,知道他的归途还在。陶渊明的归来回到了哪里呢?他回到了人的天性,那就是自我。他回到了他的田园,那就是自然。一个自我,一个自然,内在与外在真正融合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社会角色的穿越,而真正抵达了心灵的自由。所以抱朴含真,这是田园诗派的核心价值。 4. 心、形这是两个层面,心是生命的,形体是生存的。 5. 陶渊明这个人的了不起,就在于他能用最平白浅易的笔触,去写我们都曾经经历,但是在心而不能在口的那么一种感受。 6. 他的亲人在他的身边,他的安顿就在他的家园。他也眺望,他看的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他的眺望看的是云,看的是鸟。看的是云在天心那份自在,看的是鸟倦还巢那份温馨;他看的是孤松之下一个人流连忘返那样一种闲情雅趣。 7. 琴、书、酒,这是文人生命中的三友。如果你能够小酌两杯,闲来翻一翻书,去想一想古往今来的那些人思想的荟萃对你自己心灵的触动,再有那样一点典雅,去抚一抚琴,这就叫做琴书消忧。 8. 在闲下来的时候,我还可以去整个山川水流旁边,看一看那些自然的风物。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那个时候你看到欣欣向荣的草木,看到涓涓流淌的清泉,天地万物,长久没有衰息,都在自己的秩序当中,就算自我的生命衰老了,流淌了,走远了,又有什么关系。 9. 陶渊明没有那么多的惶惑,他从来不觉得日月过于匆忙,催老了,带走了他的生命,他觉得自己“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就在每一天的日子当中,他会像自己内心希望的生活那样,去安顿了自己的旦暮晨昏。 10. 为了不失去,陶渊明宁可不得到。失去的是你生命的本真,得到的是整个世界的给予。我们都想得到,但我们很少看见失去。 11. 我就找一个好时光,良辰孤往;我或植杖耘耔,我宁可愿意把时光用来耕田,我就在这个世界上潇洒一把流光。我知道聊乘化以归尽,这叫做乐夫天命,生命本该如此。我留下来那些山间长啸,或者清流边写诗的日子,这难道不是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吗? 12. 也许人到中年,再读归去来兮,你要走的足够远,你要感觉足够累,你要有足够的沧桑,才足以懂得归来的意义。 13.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你去看看所有的生物本性是什么?被关着的小鸟,它就一定想念当年自由的山林;在池塘里面养着的游鱼,一定就会梦想着回到深深的山间的水渊。这就是本性。人都会在有局限的、有规矩的、有束缚的、狭小的环境中,去怀念那份天之本真的自由与尊严。 14. 独立有时候不是一种争取,甚至他有时候表现为一种舍弃,如果你不舍弃一些诱惑,你就会让诱惑把自己紧紧绑住;当你可以舍去与放下的时候,有舍而必有所得。那一刻人的朴拙,就换回了守得住的一方田园。 15. 你看陶渊明的诗里,永远都有那些醇厚清雅那样的一种人生况味,有他自己的一颗心,有他自己的愿望。 16. 一个人不违背自己的心愿,那就活出一片自我真天地。 17. 他说你看寒暑代谢,岁岁年华都会追逐着流水走远,每个人不都如此吗?古往今来不都是这样吗?只有通达的人能够看透这件事。有多少人不舍追问,有多少人叹息扼腕,很多人都说好年光没有留下 18. 逝将不复疑。你过好今天,过好此刻,一切连起来就是你把握住的今生。 19. 此前光影迷离的那一刻,照彻生命的感伤。谁能说:日夕欢相持。落日时分生命温暖,有酒盈樽,欢畅在心。这一刻我稳稳度过,走进黑暗,迎接明早的光明。这就是陶渊明。 20.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所有的智者都讲着一种朴素的言语,这是归来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73ba5f55270722192ef7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