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3.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谈话、阅读与讨论、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为主。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分别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今天我们来学习同时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区──极地地区。 问题: 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相反要建四面都向北的房子呢? 2.同学们了解两极地区吗?说说你们对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印象。 3.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挂两极地区的投影图,指导学生看教材P100~101,读图10.1“北极地区”和图10.2“南极地区”。 学生活动步骤 1.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并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的纬度范围。 2.研讨纬度位置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3.对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进行对比分析。 4.让学生将南北极的气温和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指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名称。 极地地区位于66.5°~90°的广大地区,纬度位置属于高纬度,这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造成两极地区气温低下。通过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温,使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北极地区低。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让学生阅读P102的两则阅读材料,并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极地地区的资料、图片。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异同。 学生活动步骤 1.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个组代表北极地区,一个组代表南极地区。 2.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 3.各组选代表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并进行对比,讨论。 4.用纸列表比较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在自然环境上的异同点。 教师:下面请小组代表上黑板填写下表。 附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对比 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组选派1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点拨板书:教师对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点拨。使学生知道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构成了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板书: 企鹅——南极的主人 (北极)北极熊的故乡 扩展探讨: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讨论下列一个问题: (1)南极地区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层? (2)假设你在南极地区生活,清晨直接操斧头砍柴,会出现什么现象? (3)有人称南极地区为“白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4)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固定在南极地区的旷野,会发生什么变化? 汇总点拨:在各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后,汇总点拨讨论结果。 (1)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2)斧头会折断。因为南极地区非常严寒,这时斧头失去了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很容易折断。南极地区平均气温在—50℃,最低气温达—88.3℃,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 (3)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和撒哈拉沙漠不相上下,在内陆极点附近,降水量只有3~5毫米,比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少,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地表又被冰雪覆盖,因而南极地区不是沙漠,胜过沙漠,被称为“白色沙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c905e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