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晓望_孟浩然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舟中晓望_孟浩然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舟中晓望 唐代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译文 扬帆起航,远望东南方向,高山水乡还很遥远。 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乘风破浪前进吧。 若要问我现在要去哪里?我要到天台山观赏石桥。 朝霞映红的天际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 注释 晓:早上,早晨。望,遥望,远望。 挂席:挂帆,扬帆。 水国:犹水乡。 遥:遥远。 舳舻(zhú 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 接:靠近,挨上。 风潮:狂风怒潮。 今何适:现在到哪儿去。 ”天台“句: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访,造访,参观。 霞色:云霞的颜色。 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32年)。诗人孟浩然沿曹娥江、剡溪登天台山,写下了诗篇《舟中晓望》。 鉴赏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评价),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录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可见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到此自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自问自答:“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这里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的神情风采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8cc6c2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