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练习2】 课内外联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不以物喜 以:__________(2)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_____________ (3)或请重法以禁之 或:________(4)自是数年之后 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D )(3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刻舟求剑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民之所以为盗者/掩耳盗铃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课外文言文练习2】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句: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3)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译句:让百姓的衣服和食物有富余,自然就不会做偷盗这样的事了,怎么还要用严苛的法律呢?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应该怎么做?(2分)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3)【乙】文唐太宗作为国君,做到了【甲】文中所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根据选文内容,说说范仲淹与唐太宗在管理国家观念的共同点。(3分) 两人都认为当权者应该体察民情。(1分)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分); 唐太宗也不顾大臣们要求加重刑罚来禁止盗窃的建议,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让百姓有更好的生活,自然不去偷盗。(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b51bd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