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花盘中的数学奥秘 向日葵花盘中的葵花籽呈螺旋状排列,十分神奇。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向日葵是一种美丽的生物,在蓝天之下它们大大的黄色圆盘非常具有标志性。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喜爱它们的原因是因为喜欢嗑瓜子。但是,你有没有过停下脚步,细细观察这种特殊花朵中央的种子排列图案呢?向日葵绝不仅仅只是长相美丽,种子美味的普通植物,它们更是一个数学奇迹的体现。 向日葵中心种子的排列图案符合斐波那契数列,也就是1、2、3、5、8、13、21、34、55、89、144…如果你还记得数学课上是怎么讲的,序列中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总和。在向日葵上面,这个序列以螺旋状从花盘中心开始体现出来。有两条曲线向相反方向延展,从中心开始一直延伸到花瓣,每颗种子都和这两条曲线形成特定的角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螺旋形。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第1页/共3页 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根据国外网站的数据研究证明,为了使花盘中的葵花籽数量达到最多,大自然为向日葵选择了最佳的黄金数字。花盘中央的螺旋角度恰好是137.5度,十分精确,只有0.1度的变化。这个角度是最佳的黄金角度,只此一个,两组螺旋(每个方向各有一个)即清晰可见。葵花籽数量恰恰也符合了黄金分割定律:2/3,3/5,5/8,8/13,13/21,等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第2页/共3页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当你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时,小小的向日葵中其实蕴含着深刻的知识。细细研究后才会发现,这些数学上的排列在向日葵花盘上体现出来后显得非常迷人。( 第3页/共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8e55d6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