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 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咏怀古迹其三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 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 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 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 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 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要传递的。 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45dc8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