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官僚化严重 80人社团30个官 大学生社团干部也算个“官”吗?也许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但因为说出去有面子,学校评奖时能加分,找工作时能为简历添彩,社团干部的位子也变得炙手可热。会长、部长、副部长、干事„„河西某高校一个总共才80几个会员的合作交流类的社团,最多时曾有30几个干部。 除此之外,社团竞选前先吃喝拉票、社团间合作要讲究“套路”„„这些高校社团中种种官僚味十足的做派,被戏称为“社团版官场现形记”。为规范社团管理,团省委日前向各高校团委和学社联下发通知,要求深入讨论社团作风问题,激浊扬清。 现象大学生社团“官帽”满天飞 走在长沙河西的大学校园,郁郁葱葱的绿树草地加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整个校园宁静得宛如一温柔的女子。可是,这片象牙塔下的净土,不知从何时开始也变得不那么平静。 “学校很多社团普遍有虚设职位现象,有的社团光宣传副部长或是生活副部长的职位就有好几个,只挂名不做事。”河西某高校学通社会长陈靖(化名)坦言说。 这位敢于报料的同学还以自己为例描述了这样的乱象。“为了让女朋友头上的光环在别人看来美丽些,作为协会负责人的我硬是利用手中所谓的权力在社团里设置了公关干事的职位。”陈靖一脸歉意和窘迫,“其实女朋友很少为社团真正做点实事,基本上都是我安排手下的同学去办,当然功劳全都记在女朋友的身上。” 另一位高校社团负责人说,他所在的学校曾有一个合作交流类的社团,总共才80几个会员,最多时有30几个干部。 寻因数量建团到质量建团的转型期现象 湖南师范大学学社联日前完成的一份调查报告也为此提供了佐证。其中,文学院45%的同学在社团是否存在官僚主义作风问题上选择了“有一点”,分析原因时,46%的同学认为是社团职位虚设。而教科院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同学认为社团干部存在挪用公款大摆庆功宴和社团会长在工作时摆架子。在分析官僚主义的突出特征时,有43.3%的同学选择了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身边的朋友谋利益。 “任何高校都可能存在这些问题。”团省委学校部部长廖良辉说,现在,湖南高校社团蓬勃发展,社团超过100个的高校已有13个。这些官僚主义作风,是从数量建团到质量建团的转型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现象。 而探寻深层次的原因,湘潭大学一位负责社团工作的老师指出,来自大环境的官本位思想的潜移默化,以及高校本身管理体制中也存在的官僚化的现象,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社团干部产生影响。 在湖南师大工学院的调查中,100%的学生干部表示出对官僚主义的愤慨和不满,但是同时也表示,个人或多或少会受到官僚主义的影响,并且有时候会具备官僚主义的某些想法。 整治“吃饭”字眼在预算表中消失 针对这些现象,日前,团省委副书记陈雪楚要求,向各高校团委和学社联下发通知,对学生社团干部作风问题进行剖析优化,激浊扬清。 怎样杜绝社团官僚病?目前,一些高校学社联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在我们的预算表里,不允许出现‘吃饭’这样的字眼。”湖南师范大学学社联负责人左一说。湖南师大学社联建立了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社团组织活动前必须提交预算表。 同时,学社联不承认任何社团颁发的任何奖项,以杜绝乱发荣誉证书的现象。此外,针对社团中虚设职务,乱挂头衔的现象,学社联做出规定,社团干部不得超过社团人员总数的10%。同时,每个社团中除了会长和理事长,其他干部在奖学金评比中都不再成为加分对象。“我们每周五都会在学校的木兰路上设监督维权岗。”左一介绍,学社联还特别设立了督察委员会,每周设岗,定期定点地接受会员对社团干部的投诉。 机制取消“部长”,人人可当负责人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部长病”的官僚主义问题,还是要进行制度改革。湖南师大学社联的做法是,用理事取代部长,实行项目制。 “通常来说,传统的社团组织结构下设会长、副会长、办公室、宣传部、外联部和活动部等。”左一介绍,这种组织模式的弊端是,开展活动时只有相关部长等少数社团成员能参与,一来容易滋生“部长病”,二来会导致其他的一般社团成员被冷落。 理事制的做法则是,取消部门和部长,将社团分为小组,理事相当于组长,负责日常事务的协调。而每次举行活动时,则采取项目负责制,任何一个社团成员都可以担任项目负责人,由其牵头召集该项目的财务协调人和信息协调人等来配合自己。 “这是非常好的尝试。”廖良辉说。“不但有利于规范社团的作风问题,而且能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廖良辉表示,团省委也正在探索根除社团官僚作风的长效机制,他们将关注湖南师大学社联的尝试,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视其成效而考虑向全省推广。(潇湘晨报记者 赵晶 实习生 周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6b04778e9951e79b8927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