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会“五性”解读

时间:2023-05-11 01:2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校学生会“五性”解读

摘要:

高校学生会是青年大学生的自治组织,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价值和职能发挥的空间具有很大的弹性。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高校学生会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为此,有必要从政治性、组织性、文化性、主体性、社会性五个层面对高校学生会做全面的认知,明确新时期下高校学生会发展定位的同时,明确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高校; 学生会; 属性; 价值

高校学生会是青年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既有党委领导,团委指导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建设共性规定,又要结合高校中心工作,承担个性化职能,开展特色性活动。高校学生会工作存在形式彰显大于内涵提升、简单重复多于组织创新等问题,表现在方向不清晰,方略不明确,方法不得当等,具体来说,对组织职能的理解较为格式化,难以延展政治空间;没有形成专门的话语体系,自主性难以发挥;文化定位不准确,组织性格不够鲜明等。以上问题归因于对高校学生会的性质认识存有偏差,而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效果上的偏离。为此,有必要完整解读高校学生会的性质,一来明确组织发展定位,二来明确组织发展方向和诉求。 一、政治性解读

政治性是高校学生会的本质属性。首先,高校学生会是政治历史发展的产物。学生会诞生于五四爱国运动浪潮之中,1919619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明确联络感情、昌明学术、促进社会、辅卫国家的会议章程,历史地表明了学生会的政治印迹。其次,高校学生会符合政治组织的特性。学生联合会将爱国主义作为最基本纲领,展示了进步学生组织的特征,《全国学联章程》以国家宪法为最高准则,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从会员、组织、职权等层面详细界定了组织的根本特性和基本任务。再次,高校学生会拥有开展工作的政治待遇和保障。学生会是高校学生组织中规模最大、作用最明显的学生群众性自治组织,参与学校决策管理,维护学生正当权益,行使学生参政议政的权利,是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这为学生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政治待遇的同时,也提供了政治保障。 从组织的角度看,作为学生代表大会的学生会组织,其政治性在于围绕党团工作中心,致力于把党的意图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完整贯彻实施。从个人的角度看,学生会的政治性在于其成员经过党团组织教育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与党的联系也最为紧密,思想政治觉悟相对较高,较之其他学生组织的个人,有着更为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正确的政治追求,进而成长为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 二、组织性解读

组织性是高校学生会的内生属性。首先,组织性是现实,按照凯普劳一个组织是一个社会体系,它有明显的集体认同、正式的成员名单、活动计划以及成员的更替程序的表述,高校学生会组织在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组织模式、规范的管理流程,事前论证规划、事中执行反馈、事后总结提高的程序,以及人员的招募、管理、晋升等,均体现了组织特性。其次,组织性是需要,组织性确保了学生会各项工作能够合理承接上级党组织的工作意图,体现团组织的工作思路,在组织内部合理的转化和实现,进而发挥组织职能、展现组织价值。再次,组织性是要求,学生会的价值是以集体、组织的方式呈现的,这要求学生会明确组织性目标,把握组织性方向,更好地发挥组织性优势。 三、文化性解读

文化性是高校学生会的必然属性。文化的概念虽然抽象,其作用却不容忽视。高校学生会的文化性既与大学的文化性一脉相承,又因其学生组织的属性,可以独具特性。首先,高校学生会的文化性从属于大学的文化性,是大学文化在子领域的展现。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作为学术组织和文化机构,大学在文化传承、建设、创新上,既责无旁贷,又应身先士卒。大学的文化定位和取向影响和决定了作为大学重要学生组织的学生会在文化导向、文化品位、文化建设上的追求。其次,文化性是高校学生会的内在要求,符合团体文化或组织文化是在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的过程中,基于团体习得的共享的基本假设的一套模式的定义。

学生会文化体现在团体规范上,如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等,还体现在价值观上,如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与此同时,不同高校的学生会在发展的历程中,形成并固化了一定的管理哲学,指导着学生会处理与领导机构、相关部门、学生群体的关系,在稳定性、深度、广度几个层面对学生会的文化进行着全方位的界定,是社会文化、青年文化、高校文化的有机综合,具有内在的体系性规定和系统性特征,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 四、主体性解读

主体性是高校学生会的价值属性。政治性和组织性只是高校学生会法理地位的概括性规定,要想拓展价值空间,则必须强化主体性。因为组织的发展必然意味着对主体性的追求,无法想象一个组织的进步伴随着主体性的弱化或缺失。从高校学生会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党组织领导有名无实,团组织指导时常越位的现象,束缚了学生会的自主性,官僚化的管理模式也造成了学生会组织运行的僵化,过于重复的活动项目也使得学生会工作日趋格式化,学生会往往成了团组织的附属,或一味地执行党团组织决策决议,缺乏独立思考和主体地位,对组织发展限制很大。

为此,首先要先界定学生会与共青团之间的关系,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接受团组织的工作指导,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源于目的和性质上的一致,高校共青团和学生会本属一家,都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服务,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但是,两者各有侧重。共青团主要提供思想指导、方向引导,培养觉悟高、能力强的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生会通过协同参与和管理各项工作,实现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最终实现自我服务。

从方法上看,高校学生会的主体性建设,一是要克服依赖性,谋求主体地位;二是要克服依附性,形成主体特征;三是要克服依存性,形成主体品格。 五、社会性解读

社会性是高校学生会的发展属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对大学根本目的的阐释,也是对大学经世致用特性的凝练表达。大学理应作为新知识、新思想、新价值的策源地,在文化上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大学的社会性职责规定了大学内各个组织的社会性职责,这必然包括大学的学生会组织。

学生会组织的社会性,首先是新时期新阶段组织发展的需要。任何开放型组织的发展,必然要从社会大舞台中汲取营养,获得历练,积累智慧。社会的发展,既为学生会职责发挥提供了空间,又对学生会的社会性职能提出要求,即围绕社会的需要校正组织的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拓展空间。学生会组织的社会性还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会是大学生人生历练的重要舞台,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才,正是基于学生会组织和学生会活动的经验积累,获得了完整的社会认知,奠定了人生发展的基础。学生会同样应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性的定位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从五个性质的角度看待高校学生会组织,有助于厘清高校学生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定位,跳出活动模式官僚模式,延展组织价值和职能的发展空间,赋予新时期学生会组织新的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5b1443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a.html